立在我面前的是一面四點二米的高墻,它平整、光滑、高高聳立。班里六十名同學齊齊佇立于墻下,昂仰著的面孔幾乎是同一種表情-------驚喜、敬畏、忐忑。現在我們面對的這堵墻,就是畢業墻!
故事源于西點軍校。當時正是軍校第四十六期學員畢業前的最后一次海上巡邏,不幸的是,巡邏小船撞上了海上行駛的游輪,船體四分五裂,四處溢水。十幾名學員身前是高高的游艇,身后是波濤洶涌的大海,此刻,要么是被重重巨浪吞噬于海底;要么前進,徒手爬上光滑的游艇,獲得新生。此番情景之下,十幾名隊員用疊人墻的方式爬上游艇甲板,進行了成功的自我救援,無一傷亡。為表紀念,西點軍校從此設立一堵同樣高為4.2m,表面光滑的墻體供每屆畢業生翻越挑戰,這墻就是“畢業墻”。
稱它為畢業墻,著實泯滅了這堵墻原本的意義,它更是一面逃生墻,在那個風起云涌的海上給了十幾名學員一個逃生的機會。它的背后,鐫刻著學員們無畏的勇氣和果敢,訴說著生命的頑強與拼搏,同時也潛伏著危機與死亡。
想著這些,我不禁又挺了挺身子,以一種更加嚴肅的面孔來看待身前這面墻。在身旁許久的教官發了話:“今天,我們的任務,翻越這面墻,在三十分鐘內六十名成員,必須全數翻越……”話音未落,我們低下頭,面面相覷。六十人,三十分鐘,怎么上?誰先上?突如其來的命令,正如那突如其來的災難,十幾人命懸一線,他們也曾迷惘,也曾不知所措吧。如今,我們團隊的六十人的命運被緊緊地捆綁在一起,眼下也的確容不得躊躇猶豫。
確定方案后,被指定為人梯的同學迅速到位。這是開始的一戰,第一個準備上去的是浩。當浩踩上下面充當人梯的燁和晨的肩膀時,整個人顯得有些顫抖,加油聲不失時機的響起,浩雙手緊貼墻面,定住發抖的腿,漸漸穩下來,燁和晨慢慢起身,雙肩微顫但并不遲疑,上方的人員拉住了浩的手,同樣也有些微抖,卻是越握越緊。快了快了,墻檐近在咫尺。浩整個人成功翻越,成為第一個上去的隊友。就這短短不到一分鐘內,加油聲已在每個人心中吶喊了千遍萬遍,隊伍下方爆發出一陣歡騰,燁和晨的臉上滿足自豪與欣慰。接下來,第二個、第三個……速度在不斷加快,隊伍中加油聲此起彼伏,從不間斷。
已經數不清是第幾個隊員了,當他從人梯上來踩上燁的肩膀時,人梯忽然重重傾斜了一下,我這才將目光從上方轉移下來,看向一直在人梯中堅持送隊友上墻的燁。他臉上已然看不出表情了,只是咬著牙,面部肌肉止不住顫抖,他的雙頰全是汗水,流進他的脖頸內,卻找不出一只手來擦一擦,他一直被用來踩著作人梯的右肩上的衣服已踩的沒了形狀,夸張地裂在一邊,剛才的傾斜,是他用左手拼命扶住了墻才止住的,而他的右腿已頹然跪在了腳底的防護墊上。“嘿,還撐得住嗎?”周圍的人連聲詢問,“可以!”燁大吼一聲,抓住站在他右肩膀的人的腳,大聲叫喊,挺直身子站了起來,沒有顫抖,只有勇猛!這名隊友翻越高墻的那一刻,全隊掌聲雷動,這是對燁的掌聲,也是對我們的掌聲。就在這個間隙,燁伸手擦了一下額前的汗,又趕緊蹲下,等待下一個隊員的行動……下意識的我也擦了一把汗,不是額頭,而是眼睛,或許在那日的海浪之上,十幾人的團隊也是這樣彼此相依,彼此幫扶著逃離了海浪的吞噬與死神的追擊,獲取了全隊的重生。此刻,我內心百感交集,抹去了眼前的蒙蒙薄霧。戰斗還未結束,我扯開嗓子,聲音融入在了一片加油聲之中……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救援也在一刻不停地進行。這墻下的只剩下最后一人。從第一個人的翻越到最后一個人的等待,這其間,我們不知過了多久,但它足夠長,長的令我們懂得了責任,懂得了合作,懂得了堅持堅守,拼搏無悔。加油!當最后一人的雙手與墻上隊友緊扣在一起時,我們屏住了呼吸,當他上來的那一刻,隊長喊到“六十名成員全數翻越!”
全隊六十人站在高墻之上,就是這面剛剛與我們作了殊死搏斗的高墻之上,四周一片靜默,也許是大家累了說不出話,又或許是有太多要說都付之沉默。遠處,夕陽燒紅了半邊天,成為了我們身后熠熠閃光的背景。我們做到了,不是嗎?
高山之巔。人生中一個4.2m的高山之巔。它不是一種單純的高度,它是一種拼搏,一種敢想敢做,一種責任,更是一個隊伍的信任,團結。它是一個信仰的高度。今天,我站在這里,我們站在這高山之巔,完成的是一次挑戰,那么未來,更大的坎坷面前,我們一樣會以勇氣為繩索,以信念為支撐,翻越一切,勢不可當。
這次挑戰,我們六十人用時十四分鐘成功
刷新了基地該項目的挑戰記錄
——后記
作文點評:
謝謝大家,多多支持
富有深意,感人激動,小說源于生活,而意義高于生活。十分熱愛這篇作文!相信會有更多的人喜愛這篇小說的。
上一篇:王敬一《高山之巔》原創高中作文
下一篇:謝璐瑩《高山之巔》抒情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