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電車靠站了,上來了一位抱孩子的大嫂和一位滿頭白發的老大爺。座位上,乘客已經坐得滿滿的。一位青年站了起來,給大嫂讓座。另一位青年坐在那里,看著老大爺站在他旁邊,就是不讓座。
這雖是一個極普通的生活鏡頭,但反映了兩個青年道德品性的差異。也許有人要說,這不過是讓不讓座罷了,何必小題大作! 的確,讓座是件小事,只需站起身來,便簡單地完成了。可其中包含著的精神品質,卻不是任何人都能具備的。當抱小孩的大嫂艱難地保持平衡,擁擠在車廂中;當白發蒼蒼的老大爺勉強地扶住椅把,忍受著顛簸之苦,許多人一定會投以同情的目光,為之不忍。可真要他們去讓座以解決實際問題時,卻猶豫了。于是發出種種托辭: 自己好不容易才等到這個座位,早已腰酸腿痛了;要是讓座,必定會引來大家的注目,令人不自在;我又不想做“雷鋒”,讓別人去讓座吧。這些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實不堪一駁,是用來掩蓋他們自私的一塊遮羞布而已。
人們總是感嘆社會風氣的下降,人際關系遠沒有五六十年代那么和諧,又總是敬佩英雄人物見義勇為的壯舉。可他們往往忽視了讓座之類“形”小“神”不小的事。曾記得古人有這么一句名言:“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里的“善小”就是指讓座之類平常生活中的好人好事。設想一個人連“善小”都“不為”,又怎么能在關鍵時刻,大義凜然地做出一番轟轟烈烈的英雄業績呢? 英雄少年賴寧生前經常做好事,在車上給老年人讓座,幫助孤寡老人做家務,正是這些細小的事情養成了他優良的品質,所以在國家的財產遭到危害時,他能不懼熊熊烈火挺身而出。
當前,全國上下正在興起“學雷鋒”的高潮,談談“讓座”,是不無裨益的。它可以使那些心安理得地坐在老弱病殘者旁邊卻視而不見他們的困難的人端正認識,從“善小”做起,為轉變社會風氣做出自己的一點努力。
(李剛)
【評點】
這也是初一同學的作文。作者在概括敘述“讓座”這件小事的基礎上,由此及彼、由個別到一般進行發散性議論,由讓座談到人際關系,社會風氣,并引出“小”與“大”的辯證分析。這是一事一議的好寫法之一。
上一篇:《牛奶》初中優秀作文鑒賞|評點
下一篇:《給爸爸上一課》初中優秀作文鑒賞|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