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就像一個布滿星星的夜空,天上的星星就是我們童年的每一件趣事。每當我抬頭看見那布滿星星的夜空中最亮的一顆時,眼前就不由地浮現出童年最讓我感到快樂的那一件事。
那是在我4歲上幼兒園的時候,我不是在家里頑皮到底,就是在幼兒園淘氣起來,老師也沒有法子拴住我這個頑皮的小“野馬駒”。
我那時天天“大白兔”、泡泡糖不離口,弄得一嘴蟲子牙,好不容易換齊了一副漂亮的恒牙,媽媽立即讓我與糖隔絕,氣得我對她一不理二不睬,奶奶連忙拿來瓜子哄我。
有一天,我看見媽媽包餃子揉剩下的面團挺像泡泡糖,而且也挺黏乎,便不管它三七二十一,拿上一小團,躡手躡腳地跑到陽臺,蹲在一個小角落里,把那一小團面連忙塞到嘴里,津津有味地品嘗起這“泡泡糖”來。
媽媽在我剛才拿“泡泡糖”的地方東看西看,像在找什么東西。我無意中發現了,好生奇怪,也沒理媽媽,現在我還生媽媽的氣呢,看見她找東西找不到,樂得我手舞足蹈。
嚼啊嚼啊,我覺得這“泡泡糖”沒有往日那么甜絲絲,那么好吃,而且也吹不起泡泡,便到糖罐里抓了一些砂糖,和在這不甜的“泡泡糖”里,就又送到了嘴里。
接著,我又到媽媽面前去“風光”了一圈,媽媽也沒注意,哄我說:“好孩子,去那邊玩,媽媽找東西,聽話。”我有心要讓媽媽“出洋相”,便故意獻殷勤地說:“媽媽,你在找什么呢?”“一塊小面團。”“找它干什么呀?”“給你這個小饞貓包個兔餃子。”一聽這話,我好高興,我最喜歡小動物了,便說:“媽媽,你真好,那面團放在哪呀?”“噯,就在那兒。”媽媽指了指我剛才拿“泡泡糖”的地方。
我連忙將嘴里的“泡泡糖”吐出來,對媽媽說:“媽媽,你看是這團嗎?”“啊呀!我的小姑奶奶,你怎么能吃面團呀?”爺爺、奶奶聞訊而來,都不住地笑話我是一個小饞貓。
從此以后,奶奶他們再拿面團逗我,讓我吹泡泡時,我連忙搖手說:“這是面團兒,不是泡泡糖,不能吃。”
如今每當我想起這件事,總是在心里默默地笑自己的幼稚。童年,真是太有趣了。
(劉寧寧)
【評點】
記敘童年將小面團當泡泡糖吃的事,前因后果交代清晰,對這件事的情趣開拓較豐滿。
因糖不離口,弄壞了牙,招致媽媽禁糖。因“糖癮”,就將小面團當作泡泡糖品嘗,自然而可信。
寫吃面團,化得開。不甜,加砂糖,順物成趣;到禁糖的媽媽面前去“風光”,循前因成趣;媽媽找面團找不到,“樂得我手舞足蹈”,拾后果成趣;奶奶拿瓜子哄“我”,拿面團逗“我”,親孫成趣。
上一篇:《愛心》初中優秀作文鑒賞|評點
下一篇:《我成長中的一件事》初中優秀作文鑒賞|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