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揖盜
東漢末年,有一位杰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叫孫權,字仲謀。他年輕時,繼承了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創下的基業,盤踞在江東一帶。孫權的哥哥孫策也是一位軍事奇才,孫權十五歲時,孫策就平定了東吳各郡,成為東吳之主。孫策胸懷大志,以富庶的東吳作為根據地,囤積糧草,訓練軍隊,時刻以平定天下為己任。
吳郡太守許貢見到孫策在江東的勢力日漸強大,便寫信給漢獻帝,信中說:“孫策是驍勇的英雄之士,就像古時候的項籍一樣,皇上應該將他召回京師做官,控制使用,他是不敢不聽的。要是讓他久駐東吳,日后必生禍患。”不料,此表被孫策的密探獲得。孫策看過奏表,心中大怒,當面斥責許貢,并下令將其殺害。許貢手下有許多門客,他們對許貢的死憤憤不平,決定除掉孫策。其中有三個門客潛藏在民間,尋機為許貢報仇。
公元200年四月,孫策出去打獵。他騎的是上等的精駿之馬,馳驅逐鹿,跟從的人絕對趕不上。正當他快如疾風般地奔馳時,突然從草叢中躍出三人,彎弓搭箭,向他射來。事情發生得過于突然,孫策來不及躲避,面頰中箭。這時,后面的扈從騎兵已經趕到,將這三個人殺死。孫策被抬回府中后,傷勢不斷加重,而且心中又氣又急,箭瘡迸裂。孫策知道自己活不久了,將長史張昭等人都召喚到床前說:“我死后,請你們好好扶助我的弟弟孫權!”囑托完后事,孫策將印綬授給孫權。不久,含恨而終,年僅二十六歲。
孫策死時,孫權才15歲,他見哥哥去世了,萬分悲痛。大臣們都勸他不要過分悲傷,可他還是天天啼哭。大臣們見勸說無效,都非常著急。張昭勸孫權說:“公子啊,這難道是哭的時候嗎?當初周公建立了法度,可是武王的弟弟伯禽就沒有遵守,而是立即出征平定戎人作亂。伯禽并不是想違背父兄的法度,形勢逼迫他不得不那么做啊!何況如今奸賊(指曹操)正與咱們競爭,到處是壞人。如果你只顧悲啼,顧及禮法而不去考慮國事……”
孫權聽到這里,停止了哭泣,請張昭說下去。張昭繼續說:“這好比開門揖盜,必將自取其禍。”孫權馬上更換了衣服,去視察軍營,以安定軍心。東吳見到有了新主,人心穩定,后來與蜀、魏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三國志·吳志·孫權傳》
【故事啟示】 敞開大門,作著揖,請強盜進來。這種做法無異于“引狼入室”,荒唐愚蠢至極。有人也曾把“開門揖盜”當作一種誘敵深入的戰術,以“開門”作誘餌,麻痹并引誘敵人或對手上鉤。待其上鉤后,便“關門打狗”,將其一舉消滅。仔細推想之,亦不無道理。只是,這一做法必須十二分的小心謹慎才行。否則,極容易弄巧成拙,后患無窮。
【成語釋義】 開門請強盜進來。比喻引進壞人,招來禍患。揖,打拱,表示歡迎。
【活用例句】 晚清政府曾一味接受西方列強的霸王條款與所謂的國際援助,實際上是~。
【近義】 自討苦吃、引狼入室
上一篇:《開誠布公》出處與譯文翻譯,成語故事《開誠布公》意思解讀
下一篇:《弄巧成拙》出處與譯文翻譯,成語故事《弄巧成拙》意思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