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姑搔背是什么意思
【典源】 晉 · 葛洪 《神仙傳·麻姑》:“漢孝桓帝時,神仙王遠(yuǎn),字方平,降于蔡經(jīng)家。……如此兩時間,麻姑至矣,來時亦先聞人馬簫鼓聲,既至,從官半于方平。麻姑至,蔡經(jīng)亦舉家見之,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許,于頂中作髻,余發(fā)垂至腰。……姑欲見蔡經(jīng)母及婦侄,時弟婦新產(chǎn)數(shù)十日,麻姑望見乃知之,曰:‘噫,且止勿前。’既求少許米,得米便撒之?dāng)S地,視其米,皆成真珠矣。方平笑曰:‘姑故年少,吾老矣,了不喜復(fù)作此狡獪變化也。’……又麻姑鳥爪,蔡經(jīng)見之,心中念言: 背大癢時,得此爪以爬背,當(dāng)佳。方平已知經(jīng)心中所念,即使人牽經(jīng)鞭之。謂曰:‘麻姑神人也,汝何思謂爪可以爬背耶?’但見鞭著經(jīng)背,亦不見有人持鞭者。方平告經(jīng)曰:‘吾鞭不可妄得也。’”
【今譯】 漢桓帝時,有神仙王遠(yuǎn) (字方平) 下降于蔡經(jīng)家中。過一會兒,神仙麻姑也來了,是位十八九歲的美貌女子。麻姑想見見蔡經(jīng)母親及其他親屬,當(dāng)時蔡的弟婦剛生產(chǎn)幾十天,麻姑即不讓她近前,要來一些米,撒在地上,再看米都變成珍珠。王方平笑道:“姑還是年輕,我已老了,不再愛弄這種游戲變化了。”麻姑的指甲很長,如同鳥爪一樣。蔡經(jīng)見了,心里想: 如果后背作癢,讓這樣的手搔一搔倒很好。方平馬上便知蔡心中所想,讓人把蔡牽去鞭打。說:“麻姑是仙子,你怎么可以想用她的手來搔背呢?”只看見鞭子打在蔡的背上,可看不見有人拿鞭子。方平又說:“我的仙鞭也不是隨便可以挨到的。”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仙家神通變化; 或以“癢處搔”指觸到有興趣處,感到舒服痛快。
【典形】 丹化米、方平神鞭、粒成珠、麻姑鳥爪、麻姑搔背、麻姑戲、麻姑爪、鳥爪仙、爬背、仙人抓、仙爪、噀飯、癢處搔、擲米、麻姑信、麻姑降、背癢搔、仙爪爬。
【示例】
〔丹化米〕 宋·蘇軾《次韻致政張朝奉仍招晚飲》:“曾經(jīng)丹化米,親授棗如瓜。”
〔方平神鞭〕 宋·蘇軾《次韻子由書清汶老》:“檢點凡心早除拂,方平神鞭常使物。”
〔粒成珠〕 宋·黃庭堅《寄南陽謝外舅》:“少年喜狡獪,叱化粒成珠。”
〔麻姑鳥爪〕 明·余懷《水龍吟》:“待何時倩取,麻姑鳥爪,為余搔背。”〔麻姑搔背〕 唐·李白《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明星玉女備灑掃,麻姑搔背指爪輕。”
〔麻姑戲〕 清·程先貞《和錢牧齋先生柳姬》:“少年看取麻姑戲,漫擲丹砂送好風(fēng)。”
〔麻姑爪〕 宋·蘇轍《贈吳子野道人》:“道成若見王方平,背癢莫念麻姑爪。”
〔鳥爪仙〕 宋·陸游《書懷》:“招呼方瞳翁,邂逅鳥爪仙。”
〔爬背〕 宋·蘇軾《寄蔡子華》:“莫從唐舉問封侯,但遣麻姑更爬背。”
〔仙人抓〕 宋·蘇舜欽《奉酬公素學(xué)士見招》:“病膜誰將寶篦刮,癢背恰得仙人抓。”
〔仙爪〕 宋·張元干《子立昆仲垂和游天宮詩》:“字中仙爪便搔癢,句里靈犀解辟塵。”
〔噀飯〕 唐·元稹《春分投簡明洞天作》:“投壺憐玉女,噀飯笑麻姑。”
〔癢處搔〕 唐·杜牧《讀韓杜集》:“杜詩韓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搔。”
〔擲米〕 宋·陸游《夜大雪歌》:“初疑天女下散花,復(fù)恐麻姑行擲米。”
上一篇:鹿門采藥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黃庭換鵝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