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阮入天臺是什么意思
【典源】 《太平御覽》卷四十一引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漢明帝永平五年,剡縣劉晨、阮肇共入天臺取谷皮,迷不得返。經十余日,糧食乏盡,饑餒殆死。遙望山上有一桃樹,大有子實,而絕巖邃洞,了無登路,攀葛乃得至,揃數枚而饑止體充。復下山持杯取水,欲盥漱,見蕪菁葉從山腹流出,甚鮮新,復一杯流出,有胡麻糝(shen),相謂曰:‘此必去人徑不遠。’度山出一大溪,溪邊有二女子,姿質妙絕。見二人持杯出,女便笑曰:‘劉阮二郎提向所失流杯來。’晨、肇既不識之,二女便呼其姓,如似有舊,相見忻喜。問來何晚耶? 因要還家,家筒瓦屋,南壁及東壁下各有一大床,皆施絳羅,帳角懸鈴上,金銀交錯,床頭各十侍婢。便敕云:‘劉、阮二郎,經涉山阻,向雖得瓊實,猶尚虛弊,可速作食。’有胡麻飯、山羊脯,甚美,食畢行酒。有群女來,各持三五桃子,笑而言:‘賀汝婿來。’酒酣作樂,劉阮忻怖交并,至暮,令各就一帳宿,女往就之,言聲清婉,令人忘憂。至十日后,欲求還去。女云:‘君已來,是宿福所牽,何復欲還耶?’遂留半年。氣侯草木是春時,百鳥鳴呼,更懷土,求歸甚苦。女曰:‘當如何?’遂呼前來女子,有三四十人,集會奏樂,共送劉阮,指示還路。既出,親舊零落,邑屋全異。無復相識,問得七世孫,傳聞上世入山,迷不得歸。”
【今譯】 漢明帝時,剡縣人劉晨、阮肇一起進天臺山采藥,在山中迷路,餓得要死。忽然遠望山上有一桃樹,攀登上去摘了幾枚桃子充饑,身體馬上健旺了。又下去在溪流中取水飲,見上游流流下蕪菁葉與一個杯子,杯中還有胡麻碎粒兒,估計附近有人家。過山見大溪邊有兩位女子,姿容美麗無比,見他二人便笑著說:“劉、阮二郎君送杯子來了。”似乎早已相識。邀二人至家,見床帳陳設極為華麗,侍女很多,請二人吃胡麻飯、山羊脯,然后飲酒,并有很多女子來祝賀,笑說:“祝賀你們得到郎君。”夜間即分別在帳中歇宿。劉、阮一直在此住了半年,已經到了春天,兩人十分懷念家鄉親人,請求回去。二女無奈,又聚會奏樂,送他們上路。劉、阮二人回到故鄉,親友早已去世,房屋也都變樣,一個熟人也沒了,最后詢問到七代后的孫子,他們說聽說上輩人有入山迷路不得回來的。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男女間相愛情事; 或以“劉郎”“阮郎”指女子的心上人; 或以“仙源”、“胡麻飯”等指遇仙、仙家生活。
【典形】 采藥劉郎、晨肇、洞里迷人、胡麻香飯、花源、劉晨阮肇、劉郎、劉阮、阮郎、阮郎迷路、阮劉、桃花路、桃源洞、天臺女、天臺桃徑、天臺仙子、仙洞客、仙源、看飯胡麻、流水有胡麻、覓胡麻、洞里胡麻、迷路為花開、桃花春溪、劉晨再到、劉郎迷路、劉郎仙苑、劉阮二郎、天臺劉阮、桃源夢、飯胡麻、阮郎迷、劉郎恨、天臺約、天臺花。
【示例】
〔采藥劉郎〕 元·鄭光祖《梧桐樹·題情》:“我做了謁漿崔護違前約,采藥劉郎沒下梢。”
〔晨肇〕 清·納蘭性德《謝康樂游山》:“永懷園綺蹤,將尋晨肇藥。”
〔洞里迷人〕 唐·李商隱《寄惱韓同年》之二:“龍山晴雪鳳樓霞,洞里迷人有幾家?”
〔胡麻香飯〕 元·白樸 《墻頭馬上》:“雖無那流出胡麻香飯水,比天臺山到徑抄直。”
〔花源〕 清·朱彝尊《金縷曲·初夏》:“花源豈是重來誤,尚依然倚杏雕闌,笑桃朱戶。”
〔劉晨阮肇〕 明·馮惟敏《黃鶯兒·仙臺春酌》:“訪仙臺,劉晨阮肇,相伴著到天臺。”
〔劉郎〕 唐·皇甫松《天仙子》:“劉郎此日別天仙,登綺席,淚珠滴,十二晚峰青歷歷。”
〔劉阮〕 宋·趙以夫《雙瑞蓮》:“縹渺漾影搖香,想劉阮風流,雙仙姝麗。”
〔阮郎〕 唐·元稹《古艷詩》之二:“等閑弄水流花片,流出門前賺阮郎。”
〔阮郎迷路〕 唐·盧綸《酬金部郎中省中春日》:“更有阮郎迷路處,萬株紅樹一溪深。”
〔阮劉〕 清·孔尚任《桃花扇》:“天臺岫,逢阮劉,真佳偶。”
〔桃花路〕 清·王夫之《歸朝歡·春晚》:“任桃花路杳天臺,不道仙源隔。”
〔桃源洞〕元·荊干臣《醉花陰·閨情》:“鴛鴦浦蓮花開并蒂長,桃源洞春光艷陽。”
〔天臺桃徑〕 清·王夫之《瑞龍吟·別恨》:“漫道天臺桃徑,重逢劉阮,殘紅一片。”
〔天臺仙子〕 元·薩都拉《蕊珠曲》:“天臺仙子淡淡妝,桃花洞口逢劉郎。”
〔仙洞客〕 五代·閻選 《浣溪沙》:“劉阮信非仙洞客,嫦娥終是月中人。”
〔仙源〕 宋·劉筠《此夕》:“仙源日永桃無援,客館春輕柳未眠。”
〔香飯胡麻〕 唐·王維《奉和圣制玉霄公主山莊》:“御羹和石髓,香飯進胡麻。”
上一篇:擊筑悲歌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前度劉郎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