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袴歌是什么意思
【典源】《東觀漢記·廉范》:“廉范,字叔度,為蜀郡太守。成都邑宇逼側,舊制,禁民夜作以防火,而更相隱蔽,燒者日日相屬。范乃毀削前令,但嚴使儲水,百姓為便。乃歌之云:‘廉叔度,來何暮! 不禁火,民安堵。昔無襦,今五袴。’”《后漢書·廉范列傳》亦載,末作“乃歌之曰:‘廉叔度,來何暮? 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袴。’”
【今譯】 后漢廉范 (字叔度) 任蜀郡太守,成都地方街道狹窄,居室相連。以前太守規定,為了防火禁止百姓夜間勞作,但百姓都偷偷隱蔽起來干活,反而更易引起火災,火事天天發生。廉范則廢除前令,只嚴格命令儲備水,百姓認為很便利。為此編成歌謠:“廉叔度,為什么來得這么遲? 不禁止用火,百姓可以安心勞作。過去短衣穿不上,今天卻有五條褲。”
【釋義】后以此典稱譽地方官關心民間疾苦,治理有方。
【典形】 楚謠襦袴、歌袴、歌來暮、歌廉、歌襦袴、袴襦恩、來暮之謠、廉公袴、民五袴、襦袴、襦袴興謳、叔度歌、五袴、五袴歌、政成襦袴、來暮歌謠、五袴謳、民謠豈敢夸、五袴謠、頌襦袴、襦袴詠、五袴得歌、民有袴襦、增襦袴、民歌五袴、袴襦歌、詠袴襦、來何暮、襦袴吾人。
【示例】
〔楚謠襦袴〕 唐·張祜《送周尚書赴滑臺》:“楚謠襦袴整三年,喉舌新恩下九天。”
〔歌袴〕 宋·梅堯臣《送閻中孚郎中知磁州》:“持麾邦寄重,歌袴民欣早。”
〔歌來暮〕 宋·柳永《永遇樂》:“擁朱幡。喜色歡聲,處處競歌來暮。”
〔歌廉〕 明·楊慎《鳳棲梧·送薛曲泉之鎮雄》:“借寇歌廉春有腳,皂蓋朱幡,輝映江陽郭。”
〔歌襦袴〕 唐·羅隱《重過隨州憶故兵部李侍郎》:“慚愧蒼生還有意,解歌襦袴到如今。”
〔袴襦恩〕 宋·曾鞏《酬吳仲庶龍圖暮春感懷》:“藥石言行天下雨,袴襦恩達國中春。”
〔來暮之謠〕 唐·白居易《前吉州刺史李繁可制》:“勉率分憂之任,庶成來暮之謠。”
〔廉公袴〕 清·趙翼《前守韋緣事罷宮詩以送別》:“民猶爭誦廉公袴,我敢相矜范叔袍。”
〔民五袴〕 清·嚴我斯《疁水謠》:“使君寒,民五袴。使君饑,民含脯。”
〔襦袴〕 明·唐寅《賀松郡伯壽》:“襦袴今歇惠,絲綸待秉鈞。”
〔襦袴興謳〕 唐·元稹《夜績判》:“若廉叔之勸蜀,襦袴興謳; 類古公之居豳,茅绹斯誦。”
〔叔度歌〕 唐·劉長卿《送梁郎中赴吉州》:“遙想廬陵郡,還聽叔度歌。”
〔五袴〕 宋·王安石《奉酬圣從待制:“三刀舊協庭闈夢,五袴今傳里巷歌。”
〔五袴歌〕 唐·皎然《春日酬祭岳瀆使大理盧卿》:“五袴歌仍詠,三碑石重銘。”
〔政成襦袴〕 清·王攄《贈臨江李述齋太守》:“行見朝廷資補兗,政成襦袴不須歌。”
上一篇:五丁開道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亞夫細柳營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