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逖先鞭是什么意思
【典源】《世說新語·賞譽》“劉琨稱祖車騎”條注引晉·孫盛《晉陽秋》曰:“劉琨與親舊書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箸鞭耳!’”《晉書·劉琨傳》: (劉琨) 與范陽祖逖為友,聞逖被用,與親故書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其意氣相期如此。”
【今譯】 東晉劉琨與祖逖為友,都有北上恢復中原的志向,劉琨聽說祖逖被起用,給親友寫信說:“我每天枕著兵器等待天明,立志消滅敵虜,常常怕祖生揮鞭趕在我的前頭。”
【釋義〕 后以此典表現人奮發爭先,報國建功; 有時也泛指先人一著,占先。
【典形】 后施鞭、先鞭、先我鞭、一鞭先著、枕戈、枕戈待旦、爭鞭、著鞭、著鞭、祖鞭、祖逖鞭、祖逖先鞭、祖生鞭、鞭憂祖逖先、著先鞭、祖生先、爭雄鞭、枕戈矛、求名著鞭。
【示例】
〔后施鞭〕 唐·王維 《哭祖六自虛》:“不期先掛劍,長恐后施鞭。”
〔先鞭〕 唐·杜甫《重送劉十弟判官》:“垂翅徒衰老,先鞭不滯留。”
〔先我鞭〕 宋·敖陶孫《改周晉仙贈丁相士之什》:“腰錢跨鶴誰不愿,只有圯下先我鞭。”
〔一鞭先著〕 清·林則徐《送嶰筠賜環東歸》:“得脫穹廬似脫圍,一鞭先著喜公歸。”
〔枕戈〕 北周·庾信《擬連珠》:“蓋聞天方薦瘥,喪亂弘多,空思說劍,徒聞枕戈。”
〔枕戈待旦〕 清·孔尚任《桃花扇》:“正我輩枕戈待旦、立功報效之時,不宜懷挾小忿,致亂大謀。”
〔爭鞭〕 唐·李商隱《道士胡君新井碣銘》:“曹相國之黃老,未足爭鞭。”
〔著鞭〕 宋·李清照《打馬賦》:“且夫丘陵云遠,白云在天,心存戀豆,志在著鞭。”
〔著鞭〕唐·高適《酬鴻臚裴主簿》:“不嘆攜手稀,恒思著鞭速。”
〔祖鞭〕 唐·吳融《登鸛雀樓》:“祖鞭掉折徒為爾,贏得云溪負釣竿。”
〔祖逖鞭〕 唐·張泌《長安道中早行》:“浮生已悟莊周夢,壯志仍輸祖逖鞭。”
〔祖逖先鞭〕 清·符兆綸《滿江紅》:“虛說賈生前席召,可憐祖逖先鞭著。”
〔祖生鞭〕 元·湯式《一枝花·贈人》:“會風云閑步是龍樓,真乃是祖生鞭不落劉琨后。”
上一篇:石鼎聯句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祖鞭先著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