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聲奪人是什么意思
《左傳·昭公二十一年》:春秋時,宋國大司馬華費遂有三個兒子:小司馬華貙(chu)、宋元公御士華多僚和流亡在吳國的華登。華多僚嫉忌華貙,在國君面前誹謗華貙通敵謀反。宋元公聽信讒言。華費遂料知是華多僚的誣害,與宋元公商定,假意叫華貙狩獵將其放逐去孟諸。臨行,宋元公賞酒給華貙并贈送很多財幣,華費遂也給了不少東西。這使華貙的侍臣張丐頓生疑慮,覺得其中有詐,便拔劍向費遂的家臣宜僚逼問。張丐得知真相,大怒,欲殺華多僚,被華貙制止。但當華貙向父親忍痛辭別時,華多僚又故意駕車送父上朝,不讓相見。張丐忍無可忍,終于殺了華多僚,劫持華費遂一起出走,并且報信給逃亡在外的華登等人。當時華貙等占據宋國東城南門即盧門的南里,華登也借了吳國的兵馬來救應。宋元公在宋國舊城桑林門派兵駐守,齊兵也來協助宋兵防衛。有個名叫濮的宋國大夫說:“兵書上說,如需搶先取勝,必須一下壓倒對方氣焰。”這個意見被采納。在齊宋聯合進擊下,華氏及吳軍大敗。
引用義:①用兵先大張聲威,挫傷敵人的士氣。[例]戰斗打響后,我方將士沖鋒陷陣,先聲奪人,嚇得敵人狼狽逃竄。②做事搶先一步,爭取主動。[例]正當座山雕擺百雞宴時,小爐匠突然來到威虎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楊智榮先聲奪人,終于將頑匪置于死地。
上一篇:信誓旦旦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兔葵燕麥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