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喈倒屣是什么意思
〖典源〗《三國志·魏志·王粲傳》:“[漢]獻帝西遷,粲徙長安,左中郎將蔡邕(字伯喈)見而奇之。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聞粲在門,倒屣(xǐ,鞋子)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狀短小,一坐(座)盡驚。邕曰:‘此王公孫也,有異才,吾不如也。吾家書籍文章,盡當與之。’”
〖釋義〗蔡邕對王粲的文才非常賞識,一日家中賓客滿座,聽說王粲上門求見,來不及穿上鞋子,就倒拖著出門迎接。后遂用“伯喈倒屣、倒屣、倒履、倒屐”等表示對賢才或貴賓的熱情迎接。
【伯喈倒屣】徐陵《答李颙之書》:“子桓虛座,寧不敬期;伯喈倒屣,固以相屬。”
【倒屣】蕭穎士《仰答韋司業》詩之一:“中郎何為者,倒屣驚座賓。”宮天挺《范張雞黍》第二折:“望見高車呵,早開大門,倒屣連忙接。”康有為《送張十六翰林延秋先生還京》詩:“謬逢倒屣知王粲,敢論忘年友孔融。”董必武《挽陳毅同志》詩:“憶昔比鄰住,曾為倒屣迎。”
【倒履】吳偉業《送紀伯紫往太原》詩:“酒肆傳呼醉,毬場倒履迎。”
【倒屐】姚鵠《隨州獻李侍御》詩之二:“今朝倘降非常顧,倒屐寧惟有古人?”李東陽《柬蕭文明給事長句》:“徒行卻扣黃門宅,主翁醉睡驚倒屐。”
上一篇:會稽愚婦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余勇可賈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