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裘襲藝是什么意思
【典源】 《禮記·學記》:“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
【今譯】《禮記》中講,鍛冶能手的兒子,一定會學會做皮衣; 制弓能手的兒子,一定會編箕。指他們因習見多聞,可以觸類旁通。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事業父子相傳。
【典形】 弓裘、弓裘襲藝、弓冶、箕裘、良弓良冶、嗣弓冶、襲良弓、弓裘之美、弓冶寄。
【示例】
〔弓裘〕 唐·白居易《烏行初授衛佐制》:“重胤之子,早稟義方,詩禮弓裘,式聞不墜。”
〔弓裘襲藝〕 唐·元稹《贈王承宗侍中》:“海岱孕靈,弓裘襲藝。詩書禮樂,稟訓于祖先。”
〔弓冶〕 清·龔鼎孳《吳郎南征賦別》:“國士知弓冶,家聲薄鼎鐘。”
〔箕裘〕 明·馮惟敏《集賢賓·歸田自壽》:“看燈花不斷頭,喜數世紹箕裘。”
〔良弓良冶〕 北周·庾信《周車騎大將軍賀婁公神道碑》:“公子公孫,有镃基于天下; 良弓良冶,有世業于家風。”
〔嗣弓冶〕 清·顧炎武《哭歸高士》之三:“及君復多材,儒流嗣弓冶。”
〔襲良弓〕 唐·楊炯《大周明威將軍梁公神道碑》:“襲良弓于簪笏,榮侍紫宮。”
上一篇:弄獐貽笑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弘演納肝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