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小鮮治大國是什么意思
【典源】《老子》 下:“治大國若烹小鮮。”河上公注:“鮮,魚。烹小鮮,不去腸,不去鱗,不敢撓,恐其靡也。治國煩則下亂。”
【今譯】 老子認為,治理大國如同烹小魚一樣。烹小魚時不去魚腸,不刮魚鱒,放到鍋里不敢翻動,擔心把魚弄爛變碎。治理國家,如政令煩擾,下面就亂,不好收拾。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治國之道或治理政事的才能。
【典形】 烹鮮、烹小鮮、烹小鮮治大國、小鮮烹、小邑烹鮮。
【示例】
〔烹鮮〕 唐 · 駱賓王 《上梁明府啟》:“于是功超振鷺,位典烹鮮。”
〔烹小鮮〕 唐·高適《遇盧明府有贈》:“何幸逢大道,愿言烹小鮮。”
〔烹小鮮治大國〕 宋·陳師道《寄滕縣李奉議》:“滕大夫伯陽父孫,烹小鮮治大國原。”
〔小鮮烹〕 唐·劉長卿《至德三年春正月》:“家憐雙鯉斷,才愧小鮮烹。”
〔小邑烹鮮〕 唐·李頎《贈別穆元林》:“彼鄉有令弟,小邑試烹鮮。”
上一篇:燒筆硯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焚書坑儒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