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連蹈海是什么意思
〖典源〗《戰國策·趙策三》:魯仲連,齊人,周游列國,至趙,適逢秦軍圍趙都邯鄲。魏王因懼秦而派使者辛垣衍勸趙尊秦為帝,趙平原君猶豫未決。此時,魯仲連出面,向辛垣衍陳述利害說:“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權使其士,虜使其民。彼則肆然而為帝,過而遂正于天下,則連有赴東海而死矣。吾不忍為之民也。”經過反復辯論,終于說服魏、趙兩國不尊秦為帝。秦為之“卻軍五十里”。魯仲連后來也隱逃海上。◇《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載作“則連有蹈東海而死耳”。
〖釋義〗魯仲連義正詞嚴地表示:寧愿跳海而死,也不做秦國的臣民。終于說服魏趙兩國不尊秦為帝,秦軍因此退卻五十里。后遂用“魯連蹈海、蹈海、不帝秦、恥帝秦”等表示寧死而不受強敵屈辱的氣節、情操;用“卻秦”謂以善辯退敵。
【魯連蹈海】元好問《箕山》詩:“魯連蹈東海,夷叔采薇蕨。”吳偉業《東萊行》:“魯連蹈海非求名,鴟夷一舸寧逃生?”
【蹈海】李白《送岑徵君歸鳴皋山》詩:“蹈海寧受賞,還山非問津。”周恩來《大江歌罷掉頭東》詩:“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不帝秦】蘇曼殊《以詩并畫留別湯國頓》:“蹈海魯連不帝秦,茫茫煙水著浮身。”陳毅《冬夜雜詠·含羞草》:“魯連不帝秦,田橫刎頸死。”
【恥帝秦】黃遵憲《己亥雜詩》:“烏呼碑下吊忠臣,蹈海人人恥帝秦。”
【卻秦】左思《詠史八首》之三:“吾慕魯仲連,談笑卻秦兵。”李白《贈從兄襄陽少府皓》詩:“卻秦不受賞,擊晉寧為功?”
上一篇:魏顆結草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鲇魚上竹竿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