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狐禪是什么意思
【典源】 宋·道原《景德傳燈錄》:“洪州百丈山大智禪師,每上堂,常有一老人,聽法罷皆隨眾散去。一日留身不去,師問:‘立者何人?’老人曰:‘某甲,于過去迦葉佛時,曾往此山。有學(xué)人問:“大修行底人,還落因果也無?”對云: 不落因果。墮在野狐身,今請和尚代一轉(zhuǎn)語。’師云:‘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告辭師云:‘某甲已免野狐身,住在山后,乞依亡僧燒送。’師令維那白搥告眾,齋后普請送亡僧。眾皆愕然,齋后眾去山后巖中,果見一死野狐,積薪燒訖。”《五燈會元》卷三亦載,中作“某對云: 不落因果。遂五百生墮野狐身,今請和尚代一轉(zhuǎn)語,貴脫野狐身。’”
【今譯】 洪州百丈山大智禪師,每次上堂講經(jīng),總有一老人隨眾聽講。一天老人聽罷不去,對禪師說:“我過去在迦葉佛時,曾住在此山,有人問我:‘有大修行的人,還落入因果嗎?’我答:‘不落因果。’因此一語之錯,五百年墮為野狐身,今天請大和尚代為下一轉(zhuǎn)語,使我脫野狐身。”禪師說:“不昧因果。”老人頓時大悟,說自己已脫野狐身,請禪師以僧儀燒送。眾僧尋至山后,果見一死野狐,積薪火葬。
【釋義】 后以此典指外道異端,或非正統(tǒng)的、無根底的說法。
【典形】 老狐生前錯、為汝脫狐身、野狐禪。
【示例】
〔老狐生前錯〕 宋·陸游《昨非》:“老狐五百生前錯,孤鶴三千歲后歸。”
〔為汝脫狐身〕 宋·陸游《示客》:“半枕何人游蟻垤,立談為汝脫狐身。”
〔野狐禪〕 宋·蘇軾《樂全先生生日》:“遙想人天會方丈,眾中驚倒野狐禪。”明·袁宏道《漫興》之二:“昨來益自喜,信口野狐禪。”
上一篇:鄭崇履聲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金城湯池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