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肉懷歸是什么意思
【典源】《漢書·東方朔傳》:“伏日,詔賜從官肉。大官丞日晏不來,朔獨(dú)拔劍割肉,謂其同官曰:‘伏日當(dāng)蚤歸,請受賜。’即懷肉去。大官奏之。朔入,上曰:‘昨賜肉,不待詔,以劍割肉而去之,何也?’朔免冠謝。上曰:‘先生起自責(zé)也。’朔再拜曰:‘朔來! 朔來! 受賜不待詔,何無禮也! 拔劍割肉,一何壯也! 割之不多,又何廉也! 歸遺細(xì)君,又何仁也!’上笑曰:‘使先生自責(zé),乃反自譽(yù)。’”
【今譯】 漢代東方朔 (字曼倩) 為常侍郎,伏日,武帝賜給從官肉。主管的大官丞到日暮還不來分肉,東方朔等不及,自己拔劍割下一塊肉,對同僚們說:“伏日應(yīng)當(dāng)早回,我受賜了。”第二天大官丞報告了武帝。東方朔進(jìn)來,武帝問他:“昨天賜肉,不等待詔命,自己割肉而去,這是為什么?”東方朔脫冠謝罪。武帝說:“你自己責(zé)備自己吧。”東方朔再拜,說:“朔來! 朔來! 受賜不待詔命,多么無禮呀! 拔劍割肉,多么豪壯呀! 割的不多,多么謙讓呀! 肉交妻子,又多么規(guī)矩呀!”武帝笑道:“讓你責(zé)備自己,反而夸起自己來了。”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人詼諧善言;或指節(jié)日飲食事。
【典形】 割肉、割肉懷歸、金門割肉、遺細(xì)君、割肉傲公卿。
【示例】
〔割肉〕 唐·杜甫《社日》:“尚想東方朔,詼諧割肉歸。”
〔割肉懷歸〕 宋·辛棄疾《水龍吟·用瓢泉韻》:“割肉懷歸,先生自笑,又何廉也。”
〔金門割肉〕 明·徐渭《送史靖江》:“曾見東方朔,金門割肉歸。”
〔遺細(xì)君〕 清·錢廉益《婺歸以酒炙餉韓兄》:“酒甜差可稱歡伯,炙美真堪遺細(xì)君。”
上一篇:刻燭賦詩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功人功狗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