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的解釋|甘的意思|“甘”字的基本解釋
漢語里有個成語叫做“同甘共苦”,意思是說,一同承受生活的甜美與苦難。“甘”字在這里表示甜美的意思,是“苦”的反義詞。在人類的歷史生活中,與“甘”有關的事物和現象一直很多,涉及到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構成了十分豐富的文化內涵。
從漢字發展演變的角度講,“甘”是一個會意字。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甘,美也。從口含一。一,道也。”意思是說,“甘”就是味道美好的意思。
正因為“甘”最初的意義是味道美好,所以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勞動人民為了表達對生活中美的事物的追求,不僅創造了“甘”字,而且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申,創造了許多相關的語義。
《山海經》書中記載了許多在勞動人民中流傳的神話傳說。比如書中記載有一個“不死之國”,那里的人都姓“阿”,以一種叫做“甘木”的樹木作為食物。“甘木”就是神樹,不死之國中的人全靠吃了甘木這種神樹才能夠長生不老。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風調雨順無疑是老百姓最為開心的事了。在長期干旱之時,如果能遇上一場及時雨,對老百姓來說,真可以稱得上是“甘雨”了。《詩經》中就有“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這樣的詩句,意思是祈求一場甘雨的降臨,來灌溉我們的莊稼。與“甘雨”相近的詞有“甘霖”、“甘霈”,它們都有“及時雨”的意思。
“甘露”與它們意思相同,表示甘美的雨露,但在古人眼中,它又帶有濃厚的迷信色彩。甘露的降臨代表著太平盛世的征兆。比如據《漢書》中記載,漢宣帝元康元年有甘露降在未央宮,這征兆預示著漢宣帝年間將會是一個太平盛世。而事實上,在那時的西漢昭帝、宣帝的前期,因為統治階級意識到社會問題的嚴重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刺激社會生產,減少徭役和賦稅,并將國家的土地借給農民耕種,免收賦稅,使得西漢達到“極盛”時期,史稱“宣帝中興”。現在看來,這當然是古人的附會了,沒有什么科學上的根據。
另一個與“甘露”有關的典故發生在唐代后期。唐代后期宦官專權,禍害深重。唐文宗時期,為了對付宦官,他重用李訓、鄭注等人。先利用宦官內部矛盾,除掉了韋元素、王守澄等大宦官。同年十一月,李訓又讓大將軍韓約奏稱大明宮后面石榴樹上夜降甘露,誘騙仇士良等大宦官前往觀看,準備在那里一舉消滅他們。不料事情泄露,宦官派出禁軍大殺朝官,史稱“甘露之變”。
因為“甘露”有吉祥的征兆,所以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后,有關的佛教的一些事物,也用上了這個詞語。比如“甘露王”是阿彌陀佛的別號,“甘露寺”是佛教寺廟名稱,“甘露飯”是如來佛的齋飯,“甘露廚”是佛家的廚房,“甘露法雨”是佛教徒稱如來佛的教法好比是降甘露等等,都是表示佛教可以降下甘露,普渡眾生的意思。
“甘”字還在它的本義的基礎上引申出了許多意思,像嗜好、樂意、悅耳動聽等意義在漢語的發展中都有所出現。
上一篇:現的解釋|現的意思|“現”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生的解釋|生的意思|“生”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