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的解釋|反的意思|“反”字的基本解釋
“反”字在甲骨文中像一個人用手攀援山崖的樣子,本為“扳動”之“扳”的最初文字,后人給它加了個提手旁專門表示“扳動”的意思,“反”就不再具有“扳”的意義了。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說:“反,覆也。”也就是“翻覆”、“翻轉(zhuǎn)”的意思,它是用“又”和反形的“廠”來象形而表示意義的。“又”在古文中指的是手,“反”形的“廠”像物體翻轉(zhuǎn)的樣子。所以,“反”的本義就是翻覆、翻轉(zhuǎn)。
《孟子·公孫丑上》里說:“以齊王,由反手也。”孟子的意思是說:憑著齊國的強大,如果以仁義治理天下,那將是像翻轉(zhuǎn)一下手掌一樣的容易。這里的“反”就是用的本義。《呂氏春秋·觀世》中說道:“晏子之晉,見反裘負芻息于途者,以為君子也。”這里是說:齊國大夫晏嬰在去晉國的路上,見到了一個翻穿著皮襖、身背著柴草在路邊休息的人,以為他是一個品格行為都很高尚的君子。這個人就是后來被晏子待為上賓的越石父。這個故事表現(xiàn)了晏子不以貧窮看待人的賢達態(tài)度。后人用“反裘負芻”或者“反裘負薪”來形容人貧窮勞苦,也用來比喻人愚昧無知,不懂本末。因為古人穿皮衣是毛朝外為正,“反裘”就是毛朝里穿,有憐惜毛的意思,忽視了皮若磨壞毛將無處依附、不能存在的道理。
翻轉(zhuǎn)有“反過來”的意思,所以,“反”也指掉轉(zhuǎn)到相反的方向,有“掉轉(zhuǎn)”的意思。“反坐”這個詞,是指按誣告別人的罪名對誣告者施行懲罰。就是說,“反坐”是由“誣告”引起的,所以人們常用“誣告反坐”來警告那些企圖捏造事實來陷害別人、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目的的人。這里的“反”就是“反過來”,“坐”當“定罪”講。《史記·齊太公世家》中說道:“紂師敗績。紂反走登鹿臺,遂追斬紂。”這里說的是:在周武王討伐殷紂王的決戰(zhàn)中,紂王的軍隊大敗。紂王立刻登上鹿臺。周武王于是追到鹿臺斬殺紂王。后來,紂王在鹿臺自焚而死。這里的“反”字,也是當“掉轉(zhuǎn)方向”或“掉轉(zhuǎn)頭”講。鹿臺,是紂王修筑的高臺,方圓1.5公里,高300多米。在《三國演義》第七十一回中,法正說道:“淵為人輕躁,恃勇少謀,可激勸士卒……誘淵來戰(zhàn)而擒之,此乃反客為主之法。”這里的“反客為主”后來成為成語,形容變被動為主動。
成語“舉一反三”,是指從一件事物的情況、道理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物的情況、道理,形容善于類推,能由此及彼。北宋理學(xué)家朱熹在《答胡伯逢書》中有“則夫告往知來,舉一反三,聞一起十者皆適”的說法。這里的“反”是“類推”、“類比”的意思。“告往知來”的意思是說,告訴以往的就能夠知道未來的,“聞一起十”的意思是說,聽到一點就能夠聯(lián)想很多。我們平常說的“反目”,是指不和睦,多指夫妻或者朋友之間關(guān)系由好變壞。“反串”,是指戲劇演員偶爾扮演本行當以外角色。
上一篇:印的解釋|印的意思|“印”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啟的解釋|啟的意思|“啟”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