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的解釋|川的意思|“川”字的基本解釋
“川”字在古文字中指較大的河流,或指漲大水。在甲骨文中“水”和“川”沒有太大的區別。
小篆里的“水”和“川”字都可以作為部首,但它們構字時的意義是有區別的。“水”在楷書里作偏旁時寫作“三點水”,表示江、湖、海及水名,如湘、流、淮等;也表示液體如湯、涕、淚等;還用來表示水流的狀態,如汪,是水流深廣的樣子;漚,是水浸泡的時間長;滄,是水深呈青蒼色,如滄海;而用來表示人類用水的行為則是洗浴、沐浴、盥洗、洗滌等等。
“川”字用流動的水脈表示貫通、通順的狀態。成語“川流不息”、“百川灌河”、“名山大川”的“川”都指流通的水。
“川”字作偏旁構字時,往往把它用在字的上端。如“災”字,由水和火組成。當水或火失控時,就會造成災難。
“川”作為偏旁用在字的下端時,如“侃”字。“川”表示口若懸河,流暢痛快。古人形容一個人剛直有信譽為“侃侃如也”。“侃”,還指發言流暢,如“侃侃而談”。
與“川”字有關的“荒”字,上面是“草字頭”,下面是“川”字,中間的“亡”字是聲符。字義表現的是洪水橫流、荒草叢生的形象。成語“天地洪荒”的“荒”用的就是本義。
偏旁“川”也可以用在字的右邊、左邊、中間,有通順、順從之意,如教訓的“訓”,指說話順著道理;馴服的“馴”使馬順從人的意愿,也可用在馴化其他家畜、家禽;巡邏的“巡”是沿著一定的路線出行。
“水”和“川”字獨立使用時,起初用法基本上沒有區別。后來有些不同,但仍較接近。在構成其他字時,二者的詞義特點和構字功能有很明顯的差異,理解字義時應引起注意。
唐代詩人李白用明白曉暢的詩句描寫了峨眉山上的積雪和積雪融化后流入長江的壯闊景色:“江帶峨眉雪,川橫三峽流。”詩中的“川橫”是寫雪水洶涌的情景。
中國古代有“川奠”的風俗,“川”指河水,“奠”指祭祀,就是把從河水中捕獲的魚作為祭品進行祭祀。
作為河水或水流的“川”字,因其水平面而產生平野、平地的平坦之意,如平川廣野、八百里秦川等等。
上一篇:山的解釋|山的意思|“山”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工的解釋|工的意思|“工”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