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廢俱興》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百廢俱興的拼音:bǎi fèi jù xīnɡ
解釋 形容一切廢置的事都興辦、興盛起來。
出處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p>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學家,也是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在他任北宋參知政事(副宰相)時,大力推行慶歷新政,一度改變了北宋的政治氣象。由于保守派的反對,在西夏軍事威脅解除后,宋仁宗對改革失去興趣,慶歷新政宣告失敗。新政失敗后,范仲淹被貶居鄧州,昔日好友滕子京也被貶謫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府。滕子京到任后第二年春重修岳陽樓,隨后于六月間寫信給范仲淹,希望他為重新修竣的岳陽樓作記,并附上《洞庭晚秋圖》一幅,范仲淹一口答應。慶歷六年九月(公元1046年6月),范仲淹在鄧州住所寫就了著名的《岳陽樓記》,表現了自己雖遠離朝廷,但心憂國事,雖遭迫害仍不放棄理想的頑強意志,同時對被貶的好友表示了鼓勵和安慰。
《岳陽樓記》開篇直接交代了寫作此文的緣由。他說:“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謫戍守巴陵郡。在他的治理下,才過了一年,就政事順遂、人民和樂,一切廢置的事又開始興辦、興盛起來?!彪S后,文章由描寫岳陽樓的大觀過渡到登樓覽物的心情,對比著描寫了由登臨觀賞而引起的悲喜之情。然后,范仲淹又對這兩種覽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他說:“我曾經探求過古代那些道德高尚之人的心態,與上述兩種心情有所不同。他們的悲喜不受客觀環境和景物的影響,也不因個人得失而變化。當高居廟堂之上做官的時候,就為人民而憂慮,唯恐人民有饑寒;當退居江湖之間遠離朝政的時候,就為國君而憂慮,唯恐國君有缺失。這么說來,他們無論進退都在憂慮了,那么什么時候才快樂呢?他們必定這樣回答:在天下人還沒有感到憂慮的時候就憂慮了,在天下人都已快樂之后才快樂呢。”
上一篇:《百發百中》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