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不容辭》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義不容辭的拼音:yì bù rónɡ cí
解釋 辭:推辭。道義上不容推辭。
出處 《三國演義》第五十八回:“可差人往魯子敬處,教急發書到荊州,使玄德同力拒曹。子敬有恩于玄德,其言必從;且玄德既為東吳之婿,亦義不容辭。若玄德來相助,江南可無患矣。”
《三國演義》中講,曹操的手下陳群建議曹操起兵攻打江南,進而占領荊州和西川,平定天下。曹操認為建議可行,于是起兵三十萬,準備進攻孫權。孫權知道后趕緊召集眾將領們商議。張昭曰:“可以派人到魯肅那里,讓他趕快寫信給荊州的劉備,請劉備和我們聯合抗曹。魯肅對劉備有恩,他的話劉備一定會聽從。再說劉備又是我們東吳的女婿,道義上也不能推辭。假如劉備來幫忙,咱們東吳就沒有什么可以擔心的了。”孫權聽從了他的建議,馬上派人通知魯肅,讓他向劉備求救。劉備接到魯肅的信后找諸葛亮商議,諸葛亮說:“曹操平生所忌憚的是西涼的兵馬。現在他殺了西涼太守馬騰,而馬騰的兒子馬超正統領著西涼兵,對曹操非常痛恨。您可以寫一封信,結納馬超。假如馬超起兵攻曹,曹操又哪里有時間進攻吳國呢?”馬超收到劉備的信后,共起二十萬大兵向長安進攻,使江南暫時免除了危機。
近義 責無旁貸
反義 推三阻四
例句
為社會主義大廈添磚加瓦,為人民做好事,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
上一篇:《為虎作倀》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樂不可支》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