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長避短
“揚長避短”指在戰爭中,應掩蓋自己的劣勢,發揮自己的優勢。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不以短擊長,而以長擊短。”
楚漢之爭時,韓信率領數萬軍隊,東經井陘進攻趙國。趙王趙歇、丞丁陳余知道這個消息后,立即發兵二十萬駐扎在險要的井陘道口。
謀臣李左車建議說:“韓信的軍隊長驅而來,就像鋒利的刀口一樣銳不可當,大王不要與他正面交鋒為好。請大王借給我三萬士兵,從小路去襲擊韓信的后方,燒毀糧草,不到十日,韓信的頭就可到大王帳下。”
陳余反對說:“韓信的軍隊本來不多,又不遠千里來襲擊我們,對這樣疲憊之師,何必用偷襲方法!”
趙王拒絕了李左車的建議。后來,韓信在井陘口擊敗趙軍,活捉了李左車,李左車被帶到韓信面前,韓信請他上坐,并親自為他解開繩索,拜為老師。李左車非常感動。韓信想乘勝進攻北方燕地和東方齊地,就征求李左車的意見。
李左車說:“敗軍之將談不上勇氣,亡國大夫僥幸活命。我當了俘虜,哪有臉面與將軍一起討論軍事大事!”
韓信安慰說:“先生是趙國的杰出人才,只是趙王不采納你的意見罷了;否則,當俘虜的可能就是我了!”
李左車見韓信一片真誠,就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他說:“將軍一舉攻下井陘,擊敗趙國二十萬大軍,威震天下,名揚海內,這是將軍的長處;但將軍的軍隊連續行軍,已經疲憊不堪了,很難再遠行打仗,這是將軍的短處。善于用兵的人不以短處攻別人的長處,而是以自己的長處進攻別人的短處。所以,現在應讓將士休息,同時利用戰勝后的軍威,致書燕、齊,進行政治攻勢,使他們望風歸順。”
韓信聽后,高興地說:“這正符合我的心意!”
上一篇:怙惡不悛
下一篇:投筆從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