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談兵
【釋義】在紙面上談論用兵。后比喻不切實際的空談。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趙括是戰(zhàn)國時趙國大將趙奢的兒子。由于他從小熟讀兵書,所以在論論用兵之道時,會引經據典,說得有條有理,這樣,使別人誤認為他是一個合格的將才。但是,他的父親卻始終不承認兒子精通兵法,善于用兵。他甚至說:“我的兒子將來要是不做趙國的將軍,那倒是趙國的福氣;萬一不幸讓他當上趙國的將軍,那他一定是個敗軍之將。因為他從沒上過戰(zhàn)場,只會‘紙上談兵’,一旦真的領兵打仗,絕對會出問題!”
知子莫若父,趙奢對兒子的看法十分正確。秦昭王四十六年,秦王派大將王癈攻打趙國的上黨,趙國大將廉頗奉趙王之命率兵二十萬救援上黨。他采取固守政策,堅守長平,和秦軍相持了四個多月,秦軍沒能攻下長平。
于是,秦王采用宰相范雎的離間計,在趙國傳布謠言說:“秦兵所懼怕的,只有趙括一個人。廉頗是個無能之輩,再過些日子,他就要投降了?!?/p>
趙王聽信了謠言,便派趙括去代替廉頗領兵。趙王招來趙括,問他說:“你能擊敗秦軍,為國爭光嗎?”
趙括大言不慚他說:“要是碰上秦國名將白起,那我還得考慮一下對付的辦法,現(xiàn)在是王癈領兵,我一定把他打得落花流水。”于是,趙括在接掌廉頗兵權以后,立即改變固守的策略,不久就被秦兵圍困。這時,秦王悄悄改派白起為主將,而以王癈為副將。結果,白起大敗趙括,趙軍四十萬人馬被俘后全被活埋,而于“紙上談兵”的趙括也在突圍時中箭身亡。
趙國在這場戰(zhàn)役中損失了國家的有生力量,國家的元氣大傷之后趙國好長時間才恢復到戰(zhàn)前國力。
上一篇:《精疲力盡》釋義與出處
下一篇:《胸有成竹》釋義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