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撮鹽入火》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撮鹽入火:cuō yán rù huǒ
詞源: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待去呵, 小姐性兒撮鹽入火, 消息兒踏著泛;(末跪哭云)小生這一個性命,都在小娘子身上。”
詞由:張君瑞和崔鶯鶯相互傾心愛慕,可她母親就是不同意。即使為解普救寺之圍,許下“但有退得賊兵的,將小姐與他為妻”的諾言,張君瑞請來杜確把圍一解,她又賴了,只許張君瑞與崔鶯鶯以兄妹相稱。這樣,張君瑞因相思而得病,而且病得很重。崔鶯鶯派紅娘去看望,張君瑞托紅娘帶上一封信,信中說:“孰料夫人以恩成怨,變易婚姻,豈得不為失信乎?使小生日視東墻,恨不得腋翅于妝臺左右;患成思渴,垂命有日。”還附一首五律,以表寸心。崔鶯鶯見信假裝大怒,把紅娘大大訓斥一頓,但又要紅娘再送封信給張君瑞。張君瑞聽紅娘說崔鶯鶯見信大發脾氣,又勸張君瑞不要再作妄想,就跪著紅娘,要她想想辦法。紅娘感到為難,去吧,崔鶯鶯是撮鹽入火的性兒;不去吧,可張君瑞跪著哭個不停。張君瑞說:“我的性命全在你身上了。”出于助人之心,紅娘繼續充當他們兩個的郵差,成了他倆的月下老人。
詞義:把鹽拿來放到火中。入火:鹽放進火中,就立即爆裂。比喻性情暴躁,一觸即發。
書證:明·施耐庵《水滸》第十三回:“為是他性急,撮鹽入火,為國家面上只要爭氣,當先廝殺,以此人都叫他做‘急先鋒’。”
上一篇:成語《拂袖而去》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支吾其詞》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