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思賢如渴》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思賢如渴:sī xián rú kě
詞源:《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 思賢若渴。”
詞由: 公元201年, 劉備為曹操所破, 往附荊州牧劉表,屯兵新野(今河南省新野縣)。徐庶去見劉備, 劉備很器重他。徐庶對劉備說:“諸葛孔明這個人, 是臥龍啊, 將軍愿不愿見見他呢?”劉備說:“你陪他一起來吧。”徐庶說:“這個人只能到他那里拜訪, 不能隨便把他召來, 您應屈尊去看望他。”因此劉備就去拜訪諸葛亮,共去了三次,方才見到。劉備讓別人避開, 向諸葛亮請教。諸葛亮向劉備分析了當時的形勢, 并獻計說:“您既是皇族的后代, 信用和道義傳遍天下, 廣泛地收羅英雄, 盼望賢才如饑似渴。如果能占據荊、益二州, 那么稱霸的大業就能夠成功, 漢王朝就可以復興了。”劉備連聲說好。從此二人的感情越來越深厚。
詞義: 盼望賢才如饑似渴。賢: 有才能的人; 如渴: 象口渴想喝水那么迫切。比喻迫切地想延致有才德的人。原作“思賢若渴”。
書證: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啟翁, 你看他是如何思賢如渴!”
上一篇:成語《怒發沖冠》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才疏學淺》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