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wàn shì jù bèi , zhǐ qiàn dōng fēng
詞源: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孔明索紙筆,屏退左右,密書十六字曰:……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詞由:公元208年,曹操親率大軍二十余萬南下。孫權和劉備聯合抵御曹軍的進攻。開始,曹軍小有失利,退據江北,與孫、劉隔江對峙。吳國都督周瑜決定用火攻取勝。一切備戰就緒,唯一擔心的是:到時刮不刮東風。周瑜為此急出了病。諸葛亮以探病為由,點破了周瑜的心病。他在周瑜帳中,悄悄寫下了十六個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被諸葛亮一語道破苦衷,便向他求計。諸葛亮胸有成竹地說,幾天內必有東南風。結果,周瑜乘著東風,火燒赤壁,大敗曹軍,獲得全勝。
詞義:原指周瑜的一切軍事布置已經就緒,只擔心不刮東風。比喻一切都準備就緒,只差最后一個帶決定性的條件。
書證:秦牧《小羊的刺激》:“有不少事情,‘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還是不行。母羊奶房里面,奶是有了:然而不經過小羊這么用嘴拱幾下,奶汁仍然不容易流出來。”
上一篇:成語《七步之才》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萬里長征》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