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枯木朽株》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枯木朽株:kū mù xiǔ zhū
詞源:漢·鄒陽《獄中上梁王書》:“臣聞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之道,眾莫不按劍相眄者。何則?無因而至前也。蟠木根柢,輪困離奇,而為萬乘器者,以左右先為之容也。故無因而至前,雖出隨珠和璧, 只怨結而不見德; 有人先游, 而枯木朽株樹功而不忘。”
詞由: 鄒陽本在吳王濞手下做官,看他不是正派的君主, 就去投奔梁孝王。當時大臣愛盎反對景帝立孝王為嗣, 孝王同羊勝、公孫詭準備派人去刺殺愛盎。鄒陽不同意這樣做, 孝王就把他下了獄。鄒陽在獄中寫了封信給孝王, 勸他不要聽信讒言,信中有這樣的話:“拿明月珠、夜光璧在夜里向走路的人投去, 路人會握劍怒目斜視的。這是因為無故落到他面前, 不知為何物。彎曲的樹, 也能成為天子的貴重器物。這是因為對它加以雕飾, 成了一件精品。所以, 即使是名珠、稀璧,也會使人怨仇; 而枯木朽株, 也可為人建立功勛而為人不忘。”
詞義: 干枯的木頭, 腐爛的樹樁。朽:腐爛; 株:露出地面的樹樁。比喻年老力衰的人, 或衰弱的力量。
書證: 南朝·梁·劉孝標注《世說新語·棲逸》:“初庾亮臨江州, 聞翟湯之風, 束帶躡屐而詣焉。亮禮甚恭, 湯曰:‘使君直敬其枯木朽株耳。’”宋·陳亮《與呂伯恭正字書·二》:“亮己如枯木朽株, 不應與論此事, 亦習氣未易頓除也。”毛澤東《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白云山頭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聲急,枯木朽株齊努力。”
上一篇:成語《枉尺直尋》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桀驁不馴》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