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開云見日》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開云見日:kāi yún jiàn rì
詞源:《后漢書·袁紹傳》:“曠若開云見日, 何喜如之!”
詞由: 東漢末年, 群雄競起, 爭相攻伐, 戰火連年不斷, 社會動蕩不安。公元191年, 公孫瓚擊破黃巾起義軍后,屯兵槃河,威震河北, 冀州諸城無不響應。袁紹領兵攻打公孫瓚。公孫瓚出兵三萬,列為方陣,把一萬多騎兵分為左右兩翼, 迎擊敵兵, 勢頭勇猛。袁紹命麹義率精兵八百萬持強弓千張為先鋒。公孫瓚見敵兵少, 便主動出擊。麹義埋下的伏兵拉弓射箭, 使公孫瓚大敗, 并乘勝追擊, 直至公孫瓚的營地。袁紹在離戰場幾十里遠的地方,得悉公孫瓚已敗,便卸鞍歇馬,只留強弓十余張, 衛兵百余人守衛。這時、公孫瓚的散兵二千余突然出現包圍了袁紹, 頓時箭如雨下。袁紹在部將的保護下, 突圍到中間地帶, 遇上麹義的回兵, 這才打退了公孫瓚的散兵。公元193年,獻帝派使者趙太仆調解袁紹和公孫瓚的關系。公孫瓚為此致書袁紹說,趙太仆領圣命前來,宣揚皇恩,令我們倆和睦, 這真是“開云見日。”于是袁紹退兵南歸。
詞義: 云散日出。開: 散開。。比喻誤會消除, 糾紛解決; 比喻黑暗過去, 光明到來。亦作“云開日出。”
書證: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七十一回:“有日云開見日, 知我等替天行道, 不擾良民,赦罪招安,同心報國, 青史留名,有何不美!”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六:“如云開日出, 相似俱歇。”
上一篇:成語《庸人自擾》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得心應手》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