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舟水之喻》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舟水之喻:zhōu shuǐ zhī yù
詞源:《三國志·魏志·王基傳》:“基上疏曰:‘臣聞古人以水喻民,曰“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故在民上者,不可以不戒懼。……今事役勞苦,男女離曠,愿陛下深察東野之弊,留意舟水之喻,息奔駟于未盡,節力役于未困。”
詞由:三國時魏明帝曹叡當了皇帝后,大修宮室,百姓深受其害,有一次,中書侍郎王基上疏明帝說:“古時候的人常以水喻百姓,常講‘水能夠載船,也能覆船’。所以一個居萬民之上的國君,不能不引以為戒。現在,您興師動眾建造宮室,將使百姓妻離子散,不能安居樂業。因此希望陛下能洞察百姓的苦痛,留意‘水能載舟又能覆舟’的比喻,在百姓還沒有十分困疲之前就停止大興土木吧。”
詞義:船如國君、水如百姓的比喻。指民和君的關系也與水和舟的關系一樣。
書證:《資治通鑒·貞觀十七年》:“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民猶水也,君猶舟也。”
上一篇:成語《至大至剛》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節外生枝》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