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告往知來》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告往知來:gào wǎng zhī lái
詞源:《論語·學而》:“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詞由: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學生子貢在一起討論學問。子貢問孔子說:“如果有個人貧賤到了極點,可是見了富貴的人卻沒有絲毫諂媚之意;又譬如有個極為富貴的人,見了極貧賤的人卻毫無驕傲之態。老師認為這樣兩種人怎么樣呢?”孔子說:“可算得好了。但是還不及那貧能忘卻自己的貧,而感到快樂的人;富能忘卻自己的富,而感到盡禮為樂的人。”子貢聽了孔子的話,恍然大悟說:“《詩經》上講:一塊骨角,須先切好了再磋光;一片美玉,須先雕好了再磨滑。這就是老師所講的‘可以算好了,還不算頂好’的道理吧!”孔子見子貢能領悟他的話,興奮地叫著他的名字說:“賜呀,想不到你領會得這么快。我只給了你一點啟示,你就能推知其它,這就可以和你講《詩經》了。”子貢聽了老師的表揚,心里樂滋滋的。
詞義:原指孔子對子貢說了點道理,子貢就能領悟到未說的道理。泛指稍作啟迪,就能推知別的。朱熹注:“往者,其所已言者;來者,其所未言者。”
書證: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二十二·論語(貧而無諂章)》:“又何以謂之告往知來?曰:他說意思闊,非止說貧富,故云告往知來。”清·魏源《詩比興箋序》:“昔夫子去魯,回望龜山,有‘斧柯奈何’之歌……已賜,商言詩,切磋繪事,告往知來。”
上一篇:成語《向壁虛造》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咄咄逼人》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