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向壁虛造》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向壁虛造:xiàng bì xū zào
詞源: 漢·許慎《說文解字》序:“壁中書者,魯恭王壞孔子宅,而得《禮記》、《尚書》、《春秋》、《論語》、《孝經》, 又北平侯張倉, 獻《春秋左氏傳》;郡國于山川得鼎彝,其銘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雖叵復見遠流,其詳可得略說也。而世人大共非訾,以為好奇者也,故詭更正文,鄉壁虛造不可知之書,變亂常行,以耀于世。”
詞由:漢景帝的第五子魯恭王,想獲得古書真本,就搗壞了孔子老家的墻壁,得到了《禮記》、《尚書》、《春秋》、《論語》、《孝經》等書,又在北平侯張倉家得到了《春秋左氏傳》。又在一個地方獲取了古代的禮器,上面刻著最古的文字。所取得的經、傳、銘文上的字形很相象,這就說明壁書是真本,不是偽造的。可是一些世俗之人都竭力誹謗非議,他們出于一種好奇心理,就故意更改其中的常用字,亂造一些字標榜是古代文字。而這種面對墻壁虛造出來的字,使得本來易讀的書變成難讀的了,用這種手段來代替流行的文字,以此來炫耀自己。
詞義:對著墻壁進行假造。向壁:對著墻壁;虛造:虛構。比喻沒有根據的杜撰臆造的文章。
書證:嚴復《救亡決論》:“鄉壁虛造,順非而澤,持之似有故,言之若成理。”胡適《建設的文學革命論》:“我這種議論并不是‘向壁虛造’的。我這幾年來研究歐洲各國國語的歷史,沒有一種國語不是這樣造成的。”
上一篇:成語《雙管其下》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告往知來》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