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跳梁小丑》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跳梁小丑:tiào liáng xiǎo chǒu
詞源: 《莊子·逍遙游》:“子獨不見貍狌乎, 卑身而伏, 以候敖者, 東西跳梁, 不辟高下?!?/p>
詞由: 戰國時魏國相國惠施, 在和莊子的一次談話中, 舉自家一株大樗(即臭椿) 樹為例, 說樹的主干臃腫, 小枝多卷曲,不成材,木匠師傅對它連看都不看一眼, 以此來譏諷莊子之言:“大而無用, 眾所同去。”對此莊子這樣回答道:“你難道看不到那野貓嗎?曲身伏地,伺機捕捉老鼠,東西跳梁,不避高下, 中了機關, 死在網里。今有牦牛, 體大若垂掛在天邊的云彩。這可謂是龐然大物了, 但卻捕不到老鼠。今你有大樹, 擔心它沒有用處, 為何不把它種在那什么東西都沒有的地方呢?將大樹種在無所有之野, 它不受任何侵害和干擾, 它可以生長得更加枝葉繁茂, 來往行人可以逍遙自在地在它的陰涼下乘涼或休息,因此,它并不為所謂‘無所可用’而感到有什么‘困苦’?!鼻f子在這里所要說明的是:“無為虛談,可以逍遙適性,蔭庇蒼生(大眾)。”這當然也就駁斥了惠施“大而無用”的譏諷。
詞義:原指野貓上竄下跳。跳梁:亦作“跳踉”,騰躍跳動;小丑:對人的卑稱。形容上竄下跳而無多大能耐的壞家壞。亦作“跳梁”。
書證:《漢書·陳遵傳》:“遵起舞跳梁,頓仆坐上。”《漢書·蕭望之傳》:“今羌虜一隅小夷,跳梁于山谷間?!薄逗鬂h書·馬援傳》:“可有子抱三木,而跳梁妄作,自同分羹之事乎?”陳白塵、賈霽《宋景詩》第三章:“這些跳梁小丑,真正是何足道哉!”
上一篇:成語《越俎代庖》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跼天蹐地》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