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三令五申》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三令五申:sān lìng wǔ shēn
詞源:《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出宮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孫子分為二隊……約束既布,乃設鐵鉞,即三令五申之。”
詞由: 春秋時著名軍事家孫武, 將平生所學及其經驗,寫出《孫子兵法》一書。他把這部著作獻給吳王闔閭。吳王將信將疑,便召集了一百八十名美貌的宮女讓孫武訓練,孫武將這些宮女分為兩隊,命吳王寵愛的兩個妃子為隊長,并叫她們每個人都拿著武器。隊伍站好后,孫武就對他們說:“我說向前就看我的胸口,說向左就看我左手,說向右就看我右手,說向后就看我后背。明白了嗎?”宮女們齊聲說:“明白了!”于是孫武命令搬出殺人的刑具鐵和鉞,并三番五次地說明要服從命令,聽從指揮。說完就發出向右行進的命令。宮女們不但不聽命令,反而咯咯地笑起來。孫武嚴肅地說:“解釋不清,發令不對,那是將官的過錯。”于是,又把剛才的要求詳細地說了幾遍。然后,再次擊鼓,發出向左行進的命令。宮女們仍然咯咯地笑個不停。孫武便命令手下人將兩個隊長推出去斬首。吳王原本是要了解一下孫武是否真會用兵,一看要殺他的愛妃,忙派人前來說情。孫武說:“將在軍中,君命可以不服從。”堅持斬首。接著又指派了兩個宮女為隊長。訓練重新開始,宮女們為之肅然,個個都能照號令認真去做了。吳王遂拜孫武為將,吳軍在孫武的訓練下,很快強盛了起來。
詞義:三番五次下令告誡。申:說明,表達。
書證: 漢·張衡《東京賦》:“三令五申, 示戮斬牲。”《注》引《尹文子》:“將戰,有司請誥誓, 三令五申之,既畢, 然后即敵。”清·李伯元《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七回: “幾次三番同他們三令五申, 無奈這些人只有這個材料, 總是這們不明不白的。”郭明倫、張重天《冀魯春秋》:“他明白龜田的心思, 為了保證正面戰場的作戰, 大本營三令五申確保軍事交通運輸。”蔣和森《風蕭蕭》:“經過黃巢一再建議, 王仙芝號令全軍:殺人越貨者斬, 強奸婦女者斬; 可是雖然三申五令, 這類事情還是不斷發生。”
上一篇:成語《萬無一失》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