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枯魚之肆》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枯魚之肆:kū yú zhī sì
詞源:《莊子·外物》:“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 我無所處,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 曾不知早索我于枯魚之肆。’”
詞由: 莊子家里很窮。有一天, 家里斷糧了, 就去監河侯那里想借點糧食。監河侯滿口答應, 說:“好,我馬上就要得到邑金了, 到那時我借給你三百兩金子。行不行?”莊子非常生氣地說:“我昨天來, 在路上看到一個車印里有一條鮒魚,我問它:‘你怎么到這里來啊?”鮒魚說:‘我是東海的大臣。你能用升斗之水來使我活下去嗎?’我說:‘好。我馬上到吳越王那里去,把西江的水全部調來供你生活,行不行?’鮒魚非常生氣地說:‘我失掉我正常的生活條件,因而我處于極度困境之中。我只要你供我斗升之水,可你卻說出這樣的大話來,還不如早點兒把我放到干魚的鋪子里去。’”
詞義:把干枯的魚放到賣魚的店鋪里去。枯魚:干魚;肆:鋪子。比喻事情已到了無法挽救的絕境的地步。
書證:清·李海觀《歧路燈》第七十五回:“燃眉之急,全賴及時扶撥。若待他年,未免枯魚之肆矣。”
上一篇:成語《雜亂無章》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楚弓楚得》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