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陳陳相因》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陳陳相因:chén chén xiāng yīn
詞源:《史記·平淮書》:“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
詞由:漢王朝是在因連年戰(zhàn)爭致使社會敗落這個爛攤上建立的,百姓住的是斷垣破屋, 穿的是襤褸衣衫, 因此漢初幾代皇帝都實(shí)行 “休養(yǎng)生息” 的政策, 到了漢文帝, 還穿粗綈服裝, 以敦樸示天下。所以就出現(xiàn)了歷史上有名的 “文景盛世”。到了漢武帝時, 就出現(xiàn)了國強(qiáng)民富的興旺景象。這時, 國庫里裝滿錢幣, 積累財富達(dá)萬萬以上, 以致錢串子霉?fàn)€了, 錢幣散落滿地;國家糧庫里呢? 所儲存的米谷, 多得陳糧壓著陳糧、倉庫里都放不下了, 以致堆在露天, 只好任其腐爛。
詞義: 國家糧庫里的糧食, 陳糧壓著陳糧。陳: 舊; 因: 沿襲。后用來比喻因襲舊套, 沒有革新和創(chuàng)造。
書證: 清·惲敬 《上陳笠帆按察書》 :“夫水旱感召之說, 雜家之所言, 皆附會也, 不足以取信。而儒者又疏闊,其言庸迂,陳陳相因。”李大釗《新紀(jì)元》:“那樣陳陳相因的生活, 就過了百千萬億年, 也是毫無意義, 毫無趣味, 毫無祝賀的價值。”秦牧 《濃縮的蜜糖和凝煉的藝術(shù)》:“人們不喜歡陳陳相因, ‘似曾相識’, 千部一腔,千人一面或者吞溫水似的、泥河流似的那種平凡瑣碎的東西, 而喜歡有獨(dú)特奇警之處的作品。”
上一篇:成語《閑情逸致》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隱惡揚(yáng)善》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