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超然物外》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超然物外:chāo rán wù wài
詞源: 宋·蘇軾《超然臺記》:“予弟子由適在濟南, 聞而賦之, 且名其臺曰“超然”, 以見予之無所往而不樂者, 蓋游于物之外也。”
詞由: 蘇軾在任濟南太守時, 看到諸城縣北城上有一小臺,破舊不堪,就稍加整修一番, 并刻秦篆置放在臺中。他的弟弟蘇子由這時正好也在濟南, 聽說他哥哥修建這么一個臺閣, 就去看看, 不但賦詩詠之,還為臺起了個名字曰“超然”, 意思是沒有一個地方不可以得到樂趣的, 只要能超脫于塵世之外。蘇東坡自己也很喜愛這個臺閣。他說:凡是物體都是值得一看的, 看了也就自然從中得到樂趣。并不一定要怪奇偉麗之物才能這樣。
詞義: 超出于塵世、俗世之外。超:高超, 超脫; 物外: 世外, 即不為世俗所束縛。后用來表示置身于世事之外。亦作“超然象外”。
書證: 宋·葉夢得《石林詩話》:“淵明正以脫略世故, 超然物外為適,顧區區在位者,何足概其心哉?”明·俞弁《逸老堂詩話》卷上:“仿佛王維畫, 超然物外情。”清·王晫《今世說·容止》:“嵇叔子目王丹麓: 神致蕭散,超然物外。”魯迅《談所謂大內檔案》: “這一種儀式既經舉行,即倘有后患, 各部都該負責, 不能超然物外,說風涼話了。”魯迅《馬上支日記》: “人倘能夠‘超然象外’,看看報章, 倒也是一種清福。”
上一篇:成語《貧嘴賤舌》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躊躇滿志》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