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犬牙交錯》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犬牙交錯:quǎn yá jiāo cuò
詞源:《漢書·中山靖王傳》:“諸侯王自以骨肉至親,先帝所以廣封連城,犬牙相錯者,為盤石宗也。”
詞由:漢高祖劉邦為了鞏固劉氏天下,把分封到各地的外族王侯都搞掉,而把自己的兄弟、兒子、侄子等封到各地為王,讓他們各霸一方。但傳到漢景帝時,這些同姓兄弟、叔侄一個個擴張實力,終于發生了以南方吳王劉濞(bi)為首的共有七個王侯參加的大叛亂。幸虧大將周亞夫英勇多智,才把這次叛亂鎮壓下去了。但景帝并沒有接受教訓,又封自己的許多兒子為王。到了漢武帝即位的時候,這些王侯勢力又強大起來。大臣們看到這種情況十分擔心,便建議武帝采取措施,削弱他們的勢力。那班王侯知道后十分惱火,揚言道:“我們諸侯王自然是劉氏的骨肉至親,先帝分給大家的封地很廣闊,讓他們的疆土象狗牙那樣交錯一起,是為了使劉氏的天下安如盤石啊。”
詞義:象狗牙那樣參差不齊地交錯著。錯:交叉、錯雜。原比喻交界線很曲折。也比喻情況的錯綜復雜,或雙方力量對比互有短長。亦作“犬牙相錯”。
書證:章炳麟《論亞洲宜自為唇齒》:“地體華離,犬牙相錯。”毛澤東《論持久戰》:“持久戰的抗日戰爭將在人類戰爭史中表現為光榮的特殊的一頁。犬牙交錯的戰爭形態,就是頗為特殊的一點。”
上一篇:成語《犁庭掃穴》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狂奴故態》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