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江郎才盡》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江郎才盡:jiāng láng cái jìn
詞源: 《南史·江淹傳》:“嘗宿于冶亭,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淹乃深懷中得五色彩筆一以援之。爾后為詩絕無句,時人謂之才盡。”
詞由:江淹,字文通,南北朝時著名的文學家。他曾連續在南朝的宋、齊、梁三代做過官。在梁,曾任“金紫光祿大夫”,并封為“醴陵侯”詩文集為《醴陵侯集》。據《南史》所載,他年輕時候,家里很窮,由于刻苦自學,寫出了精彩的詩和文章。盛名一時。可是到了晚年,才思卻大大減退,文章平淡,詩也沒有什么佳句。當時人們都說:“江郎才盡”了。“江郎”為什么“才盡”呢?原因多半是因為做了大官和享有盛名以后,生活優游,自滿自足,不再刻苦努力,所以就退步了。然而當時卻有一個神話似的傳說:江淹有一天晚上,夢見一個人,自稱郭璞,他對江淹說道:“我有一枝筆,留在你處已經多年,請歸還給我吧!”江淹向懷中一摸,果然有一枝五色彩筆,就還給了那人。從此,江淹就寫不出精彩的文句了。當時人們紛紛傳說,這是江淹的才能盡了。
詞義: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詩文無佳句。江郎:指南朝江淹。后常比喻才思減退。
書證: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一回:“〔紫芝道〕:‘如今弄了這個,還不知可能敷衍交卷。我被你鬧的真是“江郎才盡了’。”
上一篇:成語《江山易改,秉性難移》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沉吟不決》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