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拋頭露面》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拋頭露面:pāo tóu lù miàn
詞源: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回:“倘久后此城一破, 使我妻女擒往朝歌, 露面拋頭, 尸骸殘暴, 惹天下諸侯笑我為無謀之輩; 不若先殺其妻女, 然后自刎, 庶幾不失丈夫之所為?!?/p>
詞由: 有一次, 商朝的暴君紂王要諸侯采選美女。大臣費仲推薦了冀州侯蘇護的女兒, 說她艷色天姿,幽閑淑性。這就是后來紂王十分寵愛的妲已。紂王這個淫荒酒色之君聽后立刻傳旨蘇護送女入宮, 誰知蘇護堅決不允, 并且題詩反商, 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紂王派人馬圍困冀州。強敵壓境, 蘇護自知抵?jǐn)巢贿^, 難逃劫難, 嘆道:“這都是因為我生了個不肖之女啊! 如果城池一破, 全家被擒往商都朝歌, 那妻兒都將拋頭露面, 暴尸城頭,別人也會說我是無用之輩; 倒不如我先殺了妻女, 然后自刎, 尚不失大丈夫的作為。”后來, 由于威逼利誘,蘇護還是獻出了女兒妲已。
詞義: 露出了頭和臉。原指婦女出現(xiàn)在公開場合里 (封建社會里人們認(rèn)為是不體面的事)。后泛指公開露面。
書證: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五論“文人相輕”》: “還有一種是自己連名字也并不拋頭露面, 只用匿名或由‘朋友’給敵人以‘批評’——要時髦些, 也可以說是‘批判’。”葉圣陶《春光不是她的了》:“卻到這里來拋頭露面, 好不識羞!”
上一篇:成語《投袂而起》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披裘負薪》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