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出其不意》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出其不意:chū qí bù yì
詞源: 《三國志·魏志。杜畿傳》:“固等勢專,必以死戰。討之不勝,四鄰應之, 天下之變未息也; 討之而勝, 是殘一郡之民也。且固等未顯絕王命, 外以請故君為名, 必不害新君。吾單車直往, 出其不意。固為人多計而無斷, 必偽受吾。吾得居郡一月, 以計縻之, 足矣。”
詞由: 曹操打敗了袁紹, 平定了北方之后, 高干在并州據地為王了,河東的衛固、范先表面上要求任為太守, 實際上與高干暗通。曹操就任杜畿為河東太守, 去把這些地方穩住。杜畿帶了幾千人到陜津時,被阻不能過河。曹操說: 派大部隊去。杜畿說, 沒有這個必要。衛固這個人雖然多計而不能決斷, 而且他表面上還服從, 不過要討一個太守當當。我一個人去, 使衛固感到出乎意料。我去只要個把月, 把他手下一些人爭取過來, 使衛固勢單力薄, 到那時就容易收拾了。
詞義: 行動出乎對方的意料之外。其: 代詞, 對方; 不意: 沒有想到。
書證: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八回:“兵無主將, 必自亂矣。吾因而取之, 易如反掌。兵法云:‘出其不意, 攻其無備。’正謂此也。”曲波《林海雪原》九:“她的腳步象她的心一樣, 是那樣的愉快, 象飛騰一樣地跑回小隊部。她想出其不意地出現在劍波的面前。所以當她一跨進正間門時, 便躡手躡腳地向劍波的房間走去。”
上一篇:成語《冰消瓦解》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出奇制勝》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