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休戚相關》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休戚相關:xiū qì xiāng guān
詞源:《國語·周語下》:“晉國有憂,未嘗不戚;有慶,未嘗不怡。……為晉休戚,不背本也。”
詞由:晉厲公當權的時候,他怕王族公子爭權作亂,就把不少公子排斥到國外去。有個叫姬周的公子,被放逐到周國去侍奉單襄公。姬周雖然離開了晉國,但卻十分關心晉國的情況。晉國有好消息來,他就非常高興;一聽到壞消息,他就難過、悲痛。他這種為國憂喜的美德,使單襄公十分敬佩。單襄公病重時,對他的兒子說:“你要好好對待姬周,他將來會成為晉國的君主的。象他這樣關心晉國,真是沒有忘本的表現啊。”后來晉厲公被殺,姬周回到了晉,就是晉悼公。
詞義:彼此間的憂樂、禍福互相關聯。休:喜悅,歡樂;戚:悲哀,憂愁。形容彼此間的關系密切,利害一致。
書證:元·石君寶《曲江池》第四折:“豈可委之荒野,任憑暴露,全無一點休戚相關之意。”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三回:“然而他是河臺的紅人,更比別人休戚相關,聽了那有不著急的?”鄭振鐸《汩羅江》:“他寫到權臣們的誤國,貪官污吏們的罪惡,他自己雖是楚國的同姓大夫,休戚相關,把楚國的前途看得明明白白, 卻有話沒處說, 有意見沒處提。”冰心《北京的印象》: “我們有這么多的血肉相連、休戚相關的最可靠的弟兄姐妹, 我們的力量該有多大呢?”
上一篇:成語《價值連城》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佛頭著糞》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