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金剛怒目》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金剛怒目:jīn gāng nù mù
詞源:《太平廣記》卷一七四引《談藪》:“金剛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詞由:隋朝時,吏部侍郎薛道衡,喜好游歷名勝古跡。一次,他去鐘山游覽,只見群峰崢嶸,眾山疊巖,虎踞龍盤,氣勢雄偉。薛道衡觀了山,賞了景,又去古寺參觀。當他走到開善寺外而時,又見濃蔭掩映,金壁輝煌。進入寺內,金剛菩薩躍入眼簾:有的低眉,有的怒目,千姿百態,精神得很。薛道衡潛心觀賞,越看越覺有趣,越看越想弄清究竟。他走近一個小和尚道“金剛何為怒目?菩薩何為低眉?”小和尚毫不遲疑地回答道:“金剛之所以怒目而視,是為了使魔鬼降伏;菩薩之所以低著眉頭,是為了對眾生世界顯其慈悲。”薛道衡聽了感到有些失望,默然而去。
詞義:手執金剛杵的力士圓睜著眼睛。形容面目兇惡可畏。金剛:指佛寺山門內所塑的金剛力士。怒目:圓睜著眼睛。原作“金剛努目”。
書證:魯迅《且介亭雜文未編·我的第一個師父》:“不料他竟一點不窘,立刻用‘金剛怒目’式,向我大喝一聲。”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題未定”草六》:“就是詩,除論客所佩服的‘悠然見南山’之外,也還有‘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類的‘金剛怒目’式。”
上一篇:成語《量力而行》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金聲玉振》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