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甑塵釜魚》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甑塵釜魚:zèng chén fǔ yú
詞源:《后漢書·范冉傳》:“議者欲以為侍御史,因遁身逃命于梁沛之間,徒行敝服,賣卜于市。遭黨之禁錮,遂推鹿車,載妻子,捃拾自資,或寓息客廬,或依宿樹蔭,如此十余年,乃結草室而居焉。所止單陋,有時糧粒盡,窮居自若,言貌無改。閭里歌之曰:‘甑中生塵范史云,釜中生魚范萊蕪。”
詞由:東漢有個人叫范冉,字史云,擔任過萊蕪長。后來,朝廷想任命他為侍御史,他不干,就隱蔽到梁、沛等地,以賣卜為生。正當朝廷內部黨派紛爭之時,他推著小車,載著妻兒,靠拾柴挑菜過日子。他有時在樹蔭下過夜,直至十多年后才搭了草房住下。他生活清苦,有時囊中糧食光了,但仍談笑自若,不露聲色。當地人們因而歌頌他:范史云的甑里積起了灰塵,范萊蕪的鍋里生出了蠹魚。
詞義:甑中積起了灰塵,鍋里生出了蠹魚。甑:古時一種做飯的瓦制炊具。釜;古時陶土制的一種鍋。形容貧苦人家斷炊已久了。亦作“甑生塵”、“釜生魚”。
書證:宋·陸游《晨起》:“空釜生魚忍貧慣,閑門羅雀與秋宜。”明·天然智叟《石點頭·貪婪漢六院賣風流》:“若如古時范史云,曾官萊蕪令,甘自受著甑塵釜魚。”清·趙冀《七十自述》:“孤露更誰舟贈麥,饑寒長自甑生塵。”
上一篇:成語《瓜田李下》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白頭如新》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