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斬盡殺絕》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斬盡殺絕:zhǎn jìn shā jué
詞源: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五十三回:“你聽老孫說, 我本待斬盡殺絕, 爭奈你不曾犯法; 二來看你令兄牛魔王的情上。”
詞由: 唐僧去西天取經, 一路翻山越嶺, 餐風露宿。一天, 他們到了西梁女國的子母河。這時唐僧、八戒口渴極了, 就喝了幾杯河水, 頓時他們一陣肚子疼, 一刻兒肚子也大起來了。經孫行者一了解, 原來這母子河水吃不得, 吃了就會結成胎氣,生養孩子,若要止疼消腫, 一定要到解陽山的破兒洞找來“落胎泉”水。于是孫行者縱身來到破兒洞, 向洞主如意真仙討水。真仙不肯, 加上孫行者前日殺了他的兄弟牛魔王,今日仇人相見,哪肯放過,隨即用如意鉤鉤行者。行者大怒,以棍相迎。真仙敵不過行者,跑了。當孫行者找到了泉水時,真仙趕來又鉤行者,行者沒法,就找來沙和尚。這樣, 行者對付真仙, 讓沙和尚趁機取水。當泉水弄到手時, 孫行者使鐵棒支住鉤子道:“我本想把你們一個個斬盡殺絕的, 只因你不曾犯法。”真仙不識好夕, 又來鉤腳, 被孫行者推了一個跟頭。
詞義: 徹底殺光、除盡。亦作“趕盡殺絕”。
書證: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清之俠義小說及公案》:“我讓著你,不肯傷你。又何必趕盡殺絕?”
上一篇:成語《斗酒只雞》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新亭對泣》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