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降心相從》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降心相從:jiàng xīn xiāng cóng
詞源:《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寧武子與衛人盟于宛濮, 曰 :‘天禍衛國, 君臣不協, 以及此憂也。今天誘其衷, 使皆降心以相從也。不有居者, 誰守社稷? 不有行者, 誰扦牧圉? 不協之故, 用昭乞盟于爾大神以誘天衷。’”
詞由: 公元前632年, 晉國向衛國借路途去攻打曹國, 衛國沒有同意; 于是晉國在攻曹得勝以后, 回兵伐衛。楚國來救, 楚將子玉派宛春到晉軍說:“你們復了衛、曹, 我們也不打宋國。”晉就把宛春抓起來, 于是就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戰。衛成公聽到楚國敗了, 就逃到陳國去, 囑咐元咺輔助叔武。叔武被殺, 奉夷叔為君。可這時晉國又允許衛成公為衛侯了。寧武子對大家說:“衛國遭了天禍, 君臣之間又不是一個心, 所以今天才有這個憂患。今天我只有違背自己的心意, 降心相從了。不這樣, 那末有那個來守衛國家呢? 那個來保衛牛馬呢?”
詞義: 違背自己心愿去服從別人做事。降: 降下, 委曲,違背了;心:心愿, 小意; 從: 跟從, 服從。
書證: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三回:“若冀州 (指袁尚) 不弟,當降心相從。”清·無名氏 《杜詩言志》卷一: “其能降心屈己以相從也鮮矣。”
上一篇:成語《閑云野鶴》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雅人深致》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