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理屈詞窮》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理屈詞窮:lǐ qū cí qióng
詞源:《論語·先進》:“是故惡夫佞者。”朱熹注:“子路之言, 非其本意, 但理屈詞窮, 而取辯于口以御人耳。故夫子不樂其非, 而特惡其佞也。”
詞由: 子路做季氏的家臣, 叫子羔去做費邑的宰官。孔子曰:“你叫他去做官, 不是害了他嗎?”子路說:費邑這個地方, 有百姓, 有士人,有祭土神的社, 有祭谷神的稷, 也可以講求治民事神的道理, 何必定要讀書,方才算是學問呢?”孔子說:“所以我恨那能言強辯的人。”朱熹認為子路的話是在理屈詞窮的情況下的強詞奪理, 所以孔子不直接批評子路的不是, 而特別恨嘴巴厲害的人。
詞義: 理由站不住腳, 無話可說。屈: 短, 虧: 窮: 盡。亦作“詞窮理屈。”
書證: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一八回:“你既理詞屈窮, 我勸你從此把心收一收, 好好的用功, 但能博得第一, 便是從此而上, 也不枉天恩祖德了。” 沙汀《呼嚎》: “鄉長并不等候答復, 而正如一般忽然陷于理屈詞窮的專橫者一樣, 他立刻把最后一張牌擺出來了。”艾蕪《快活的人》:“人在辯論的時候,總能找出好些道理。我見他只打算把話題岔開, 就以為他詞窮理屈, 便進一步地逼他。”
上一篇:成語《珠聯璧合》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琴挑文君》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