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唇亡齒寒》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唇亡齒寒:chún wáng chǐ hán
詞源: 《左傳·僖公五年》:“晉侯復假道于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 虞必從之。晉不可啟, 寇不可翫, 一之謂甚, 其可再乎! 諺所謂“輔車相依, 唇亡齒寒”者, 其虞、虢之謂也?!?/p>
詞由:公元前658年,晉獻公派大夫荀息向虞國借路去攻打虢國, 兩年之后, 荀息又一次向虞國借路再去攻打虢國, 宮之奇又一次勸虞君不要借路給晉國。他說:“虢國是虞國的依靠啊,虢國一亡,虞國必定跟著滅亡。晉國的話不可以相信, 和強人不能在一起玩耍。借一次已經多了, 怎么還可以借第二次呢! 虞和虢的關系就象車子和車旁的夾板一樣緊密, 就象嘴唇一壞牙齒也保不住一樣的利害關系,要是再借路,虢國早上滅亡, 虞國不要到晚上也就會滅亡的?!?/p>
詞義: 嘴唇沒有了, 牙齒就會受到寒冷的侵襲。比喻關系密切, 利害共同, 這一方受到打擊, 那一方也必然不能安寧。
書證: 《晉書·陶侃傳》:“實恐理失于內, 事敗于外, 毫厘之差, 將致千里, 使荊蠻乖離, 西嵎不守, 唇亡齒寒, 侵逼無限也?!鼻濉?a href="http://m.tenkaichikennel.net/shiji/caoxueqi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三回: “探春冷笑道: ‘俗語說的, “物傷其類, 唇亡齒寒”, 我自然有些心驚么。’”
上一篇:成語《周妻何肉》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唾面自干》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