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未雨綢繆》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未雨綢繆:wèi yǔ chóu móu
詞源:《詩經·豳風·鴟鸮》:“迨天之未陰雨, 徹彼桑土, 綢繆牖戶。今女下民, 或最侮予?”
詞由: 西周時豳 (今陜西旬邑和彬縣之間) 這個地方, 流傳著這樣一個生動的童話寓言故事:有一只善良而勤勞的雌鳥,為撫育兒女辛勤操勞,累得肉減骨消。日子過得雖則艱難,但看看歡蹦亂跳的兒女,雌鳥苦中有樂。可是,兇惡的貓頭鷹抓走了她的兒女,毀壞了她的巢穴。雌鳥懷著悲憤的心情,趁著天還沒有下雨,取來桑樹的根皮,把窩修補得牢牢的,以防災備患。她一邊勞動,一邊暗暗地想:“從今以后,那些奸刁小人,有誰還敢來欺侮我呢?”
詞義:天還沒有布云降雨,先纏牢門窗。綢繆:纏綿,密密纏繞的樣子。比喻事先準備或預防。
書證: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四回:“你們中國的兵勇,一到有起事來,不是半途潰散,便是臨陣脫逃,那是不關我教習的事,在乎你們自己未雨綢繆的。”清·朱用純《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魯迅《兩地書·九二》:“還有雇人、食、用……等,至少總在百元以上。究竟如何,是待到后再說,還是未雨綢繆?!?
上一篇:成語《朝三暮四》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本末倒置》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