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持盈保泰》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持盈保泰:chí yíng bǎo tài
詞源: 《詩經·大雅·鳧鹥》小序:“太平之君子, 能持盈守成。”
詞由: 《鳧鹥》寫了周代祭祀的事,以歌頌能“守成”, 能使天下太平。詩篇是這樣描敘的: 用一個活人充扮成所祭的鬼神, 擺上了酒菜, 酒是清的, 菜是香的。鬼神猶如實實在在地在面前,能吃喝祭祀的供奉。因為酒清肴馨,扮鬼神的活人稱為“公尸”的,就喝得暢快,吃得有味;吃喝越多, 福祿就來了, 就多了。這種形式分國祭和民祭。天子、諸侯之家所扮的鬼神稱為“公尸”, 民間祭祀活人所扮的鬼神就稱“尸”。祭祀時, 大家都祝愿“公尸”多吃多喝, 看到“公尸”在痛飲大吃, 就表現得十分歡欣、快樂。
詞義: 守住既成的事業而使百性平安無事, 歡樂生活。盈: 滿; 泰:平安。舊指處于富強盛極的時候,仍要謹慎行事, 防止發生危禍, 而保穩自己的地位。
書證: 郭沫若 《少年時代·我的童年》: “那樣有名的屠戶上任的當初為什么不立即放出三把火出來, 這一方面是證明當時的運動已經深入于民眾之間,所以他不敢有所造次;同時也怕是他自己的官階已經達到了使他要持盈保泰的時候。”
上一篇:成語《擇善而從》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指天畫地》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