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披荊斬棘》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披荊斬棘:pī jīng zhǎn jí
詞源:《后漢書·馮異傳》:“異朝京師。引見, 帝謂公卿曰: ‘是我起兵時主簿也。為吾披荊棘, 定關中。”
詞由: 東漢有位大將名馮異, 他為人十分謙遜, 深得大家的敬仰。他跟著劉秀東征西討, 立下了汗馬功勞。后來, 劉秀登上了帝位, 這就是漢光武帝。一次, 光武帝派馮異平定關中, 并長期叫他坐鎮長安,當時百姓稱他為咸陽王。這時, 有人向光武帝奏了馮異一本, 說他權威太大了。馮異聽了很是惶恐, 急忙上書申辯。光武帝不僅回了封信, 還勸他不必懼怕。公元30年,馮異自長安進京, 光武帝還特地指著馮異對公卿們說:“他是我起兵時的主簿, 是為我披荊斬棘、平定關中的呀!”散朝后, 光武帝又厚賞了馮異。
詞義: 撥開荊, 砍斷棘。披: 撥開。荊、棘: 叢生而多刺的植物。比喻在創業過程中或前進道路上掃除障礙, 艱苦奮斗。
書證: 朱自清《聞一多先生怎樣走著中國文學的道路》:“這卻正見出他是在開辟著一條新的道路; 而那披荊斬棘, 也正是一個斗士的工作。”郭沫若《科學的春天》:“我們一定要打破陳規, 披荊斬棘, 開拓我們科學發展的道路。”
上一篇:成語《折簡相召》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拔山舉鼎》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