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師出無名》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師出無名:shī chū wú míng
詞源:《漢書·高帝紀(jì)上》:“臣聞‘順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無名,事故不成’。”
詞由:公元前205年,劉邦乘項羽北上攻打齊王田榮之機,揮師出關(guān)南下,一路勢如破竹,很決攻占了洛陽。有一天,新城縣的三老董公攔住劉邦,對項羽的無仁無義哭訴道:“我聽說順從德行的就能昌盛,違背德行的就要敗亡,出兵沒有正當(dāng)?shù)睦碛?,必然遭到失敗。項羽殘暴無道,害殺了義帝,定會遭到天下百姓的唾棄。大王您不一定只憑勇力,可以讓全軍穿素色服裝,打著替義帝報仇的旗號,遍告諸侯,討伐項羽。我想天下的人沒有不尊敬您、響應(yīng)您的?!眲畈杉{了董公的建議,親自為義帝發(fā)喪,打出討伐無道的旗號,很快形成了一支有五十多萬人的大軍,一舉攻占了楚的都城——彭城。
詞義:出兵或行事沒有正當(dāng)?shù)睦碛?。師出:出兵打?師:軍隊;名: 名義, 理由。
書證:南朝·梁·徐陵《徐孝穆集·卷六·為陳武帝作相時與北齊廣陵城主書》:“師出無名,此是和義?!泵鳌ぴS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回:“姬昌曰:‘且勞民傷財, 窮兵黷武, 師出無名, 皆非盛世所宜有者也。’”
上一篇:成語《左右袒》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龐然大物》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